今年,山西省進一步提出要高起點規劃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全面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智慧電力系統,科學提升非常規天然氣的智能化采氣水平,大力發展智慧綠電,加快推動能源轉型進程。
對于山西省而言,低碳發展既是當前緊迫的轉型挑戰,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寶貴機遇。5月底,一隊氫燃料電池重卡順利抵達天津港貨場,完成卸貨任務后再從天津港裝載貨物運回山西。山西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表示,此次從山西省孝義市往返天津港,發運里程超過1500公里,沿途利用三個加氫站補充能源,標志著氫能重卡在中遠距離實現了純商業運營的首次突破。在新能源這片廣闊的“藍海”中,一場綠色運輸革命正在悄然興起。在山西臨汾,一家中小企業敏銳捕捉市場機遇,為柴油工程車提供“油改電”服務,預計今年將創造產值達3億元;在山西晉中,一輛輛甲醇重卡馳騁全國,描繪出千億級甲醇經濟產業的宏偉藍圖。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能源+”的聚合效應日益顯現。在山西大同,能源輸出結構正由傳統的“輸煤炭、輸電力”向“輸算力、輸服務”轉變。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能源供應保障和較高的綠電占比,大同市積極推動數據中心、算力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秦淮大數據、中聯數據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集聚發展。去年,大同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突破百億元大關。中聯數據集團副總裁馬超指出,算力和大數據產業競爭的核心在于能源,特別是新能源。五年前,公司便決定將中國目前單體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園區集群之一——中聯綠色云谷產業基地,布局在距離北京最近的新能源基地大同。“去年算力中心用電量達到10.6億度,預計今年將超過20億度。”馬超如是說。低碳轉型不僅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車車生活垃圾經過分揀后被送入粉碎機,與人畜禽糞污按比例混合攪拌、發酵腐熟后轉化為有機肥料。長治市上黨區李坊村以其獨特的低碳實踐聞名遐邇,“垃圾還田”成為村民減少農業活動碳排放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農村垃圾綜合處理、秸稈生物質鍋爐供熱、屋頂光伏發電等措施,我們實現了農村用能的‘內循環’。”負責運營李坊村近零碳社區項目的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明介紹道。山西省發展改革委項目推進中心主任趙江燕透露,目前山西省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城鄉清潔取暖覆蓋率均已達到90%以上,11個設區市的公交車、出租車已全部更新為新能源汽車,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達6.36萬臺,是2020年的三倍以上。改革是破解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自試點啟動以來,山西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的重大舉措,推動多個能源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消納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面臨的挑戰日益凸顯,新能源與傳統火電機組的優勢互補成為必然趨勢。為此,山西省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步伐,促進電力供需平衡。去年12月22日,經過長達33個月的試運行,山西省率先在全國實現電力現貨市場的正式運行。現貨市場反應靈敏,能夠實時反映電力供需變化,通過每15分鐘競爭形成一次電價,分時價格最高可達1.5元/千瓦時,最低甚至為零電價。這種市場機制有效激勵了火電、燃氣機組在高峰時段積極發電,引導電力用戶合理調整用電負荷,促進新能源的充分消納。“過去是實行標桿電價,企業無論發電多少都能獲得一定的收益;現在則是通過市場競爭來決定電價,大家都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是生存發展的關鍵。”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鑫深有感觸地說。山西省能源局電力處副處長常偉表示,電力現貨市場啟動后,全網發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大容量低成本機組在去年的發電小時數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94小時,為降低電力供應總成本貢獻了約3.8億元。除了煤炭資源外,山西省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過去由于煤層氣勘探投入標準不高等政策性原因,煤層氣產量增長緩慢。近年來,山西省積極試點煤層氣體制改革,建立礦業權退出機制,試點開展煤層氣、致密砂巖氣、頁巖氣“三氣”共采,推動煤層氣增儲上產。去年,山西省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達到145.9億立方米,較2019年增長了一倍以上。當前,山西省正加快推進能源全產業鏈發展、水平提升1.1個百分點,綠電外送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