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灼人陽光下,連呼吸也變得困難起來,室外一活動便揮汗如雨。當我們“臺州環保行”采訪小組到達玉環時,酷熱的天氣使人一門心思地往空調機前站。
我們采訪的對象: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的大廳里開著中央空調,進門后,沒有想象中那種撲面而來的涼氣。但室內舒適的溫度,使人如沐春風。
“人多的辦公大廳里,空調打到26℃,人少的辦公室,空調打到27℃。”接待我們的設備動力部經理王海濤告訴記者,這也是公司推出的節能小措施之一。
這種節能小措施為“蘇泊爾”創造了明顯的效益。2007年一季度該公司能耗為1500噸標煤,單位能耗為0.066噸/萬元。
2006年,我市實現生產總值146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6%,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高速增長勢頭。但難如人意的是,工業用電等指標增幅略高于GDP增幅,這意味著臺州“節能降耗”工作仍有不小提升空間。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量的消耗。但經濟的發展是不是一定要付出高能耗的代價?“蘇泊爾”等企業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個問題。節能之“魚”和經濟之“熊掌”是能夠兼得的。
大公司“小氣量”,“蘇泊爾”從小發明中挖效益
“油壓機節能裝置的使用”、“中頻加熱機替換隧道加熱爐”、“拉伸變薄工藝應用”……當王海濤拿出一大疊關于“蘇泊爾”今年節能降耗的資料時,我們感興趣的不是這些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節能技改項目,而是“蘇泊爾”全公司上下濃烈的小發明、小創造氛圍。
王海濤給記者講了一個“拍腦袋”發明的小故事:公司的一些蒸氣管道原先采用的是電加熱,由于管道暴露在室外,風吹雨淋,破損后難免造成了熱量的流失。長久以來,也沒人想到這有什么不妥。
有一天,一位設備動力部的技術人員經過這些空氣管道下面時,突然想到,這種設備,每年要浪費多少的能源啊!他想到了對管道用蒸汽加熱進行改造的方法。
這么一個“拍腦袋”小發明,居然只花了3.8萬元錢,但卻為公司每年節約下了40噸標煤!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技術人員看到全公司的壓縮空氣管道是各自獨立的,就動腦筋,把全公司的空氣管道聯起來,進行節能改造,提高利用率。此項改造每年能節約用電40.8萬度電,可節約資金24.48萬元;空壓機的節能改造項目平均年節約用電22.44萬度,節約資金13.44萬元……合理化建議、小改造小發明成為各個部門技術人員,甚至是生產工人的自覺行為。
人離機停,人走燈關已成為“蘇泊爾”員工普遍行為。在制定年度規劃時,節能降耗績效考核始終是放在首位,對每個部門都設定了指標,與部門負責人的績效直接掛鉤。這種績效制度的實施,公司每年在價值工程、生產成本都可下降500萬元。
老設備“退休”,節能設備唱主角
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工貿、房地產、教育產業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節能降耗是東港發展的永恒主題,自1992年以來,東港通過清華、北大、浙大等名牌大學設立的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研究機構,進行設備的更新換代。
東港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干燥設備,采用高效率的干燥設備上花了不少心思。“土烘箱”是東港一直在使用的老設備,公司每年干燥物料6000-7000噸,使用老設備消耗了大量的蒸汽。為了降低蒸汽的消耗,同時也為改善生產環境,2006年,公司投入了2000多萬元,逐步引進高效率的噴霧干燥、滾筒干燥設備和膜分離深縮裝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此外,公司還在各生產車間設備改造上,采用變頻節電技術及其它節電裝置,有效地節約了電能的消耗。
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臺州市的一個重點用能企業之一。2005年12月公司投資50多萬元新上了一臺6t/h鍋爐,淘汰了原來耗煤量大、發熱效率低的公司4t/h鍋爐。淘汰落后鍋爐立馬見效益,這一年總計節約鍋爐運行資金84630元。
椒江熱電有限公司及時采用了節能新技術,淘汰高能耗老設備。公司二期投產的三臺65T鏈條爐存在著帶負荷能力差、煤種適應性差、過熱器嚴重超溫等問題,2006年該公司下決心進行技改,投入近100萬元,逐臺予以改造。經過改造后,運行效果顯著,鍋爐效率由原來的78%提高到80%-83%左右,照此效率計算平均每年能節約標煤1100噸,產生經濟效益65多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