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夏季非供熱季節,但走進金鐘路供熱站,卻讓人感到這里環境整潔,井然有序。
金鐘路供熱站是本市首批燃煤供熱鍋爐改燃規模最大的試點。昨天上午,記者參加了由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組織開展的2013年津沽環保行活動,采訪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坐落于東麗區的金鐘路供熱站。
走進供熱站,只見這里安裝了多組高大的鍋爐,每座鍋爐都有三四層樓高,站內還安裝了一組組換熱、換水、調溫的設備機組,都是電腦操作、屏幕顯示,不但環境干凈,而且操作技術十分先進。供熱站總工程師王增和告訴記者:“就是冬天供熱時,這"龐然大物"跟前也沒有人操作,我們都在監控室里值班。改造后的鍋爐都是全自動化控制,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操控。”王增和給記者指點一個液晶屏,上面顯示著水溫、用氣量等數據。“以前的鏟車司機、上煤工、清灰工等工種現在都不需要了,再也不會因為人工撥火、清灰而弄得渾身是汗、灰頭土臉了。”王增和面帶興奮地說。
“我們負責敬賓里、外環小區、三和小區等處供熱,實際供熱面積60萬平方米。”永建熱能安裝公司董事長李永蘭介紹,“金鐘路供熱站由原來的35兆瓦燃煤爐增至兩臺29兆瓦燃氣爐,可供熱建筑面積130多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還有70多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燃氣的熱效率要比燃煤高不少,而且升溫快,遇到惡劣天氣要比燒煤時更從容。”
供熱站旁是興盛園小區,居民樓緊挨著供熱站大院,居住在三樓的一位女士在開窗通風。她說:“改造前這滿院子堆的都是煤,一刮風整條路都要鋪層灰,我們家根本不敢開窗戶。現在冬天供熱的時候,灰沒了,噪聲也小了。”
金鐘路供熱站改燃后,使這里發生了明顯變化,取消了儲煤場和灰渣場,消滅了粉煤污染,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120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47000千克,減少煙塵排放20000千克,節約脫硫、除塵用水1000噸。
市供熱辦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燃煤供熱鍋爐并網改燃工程是本市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舉措,金鐘路供熱站的實踐證明,將燃煤改為燃氣,能夠達到二氧化硫零排放,脫硫、除塵效果十分明顯。到2015年,本市將并網改燃的燃煤鍋爐房163座、465臺,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53萬噸、氮氧化物1.57萬噸。
聲明:鍋爐信息網圖片及新聞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