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電監會副主席王野平表示,經初步統計,到4月20日為止,我國統調電廠庫存煤炭已經下降到4669萬噸,由3月初可供全國平均用15天下降到12天。
其中,河北、安徽、重慶等地區,統調電廠煤炭庫存量已經下降到了7天以下的水平。這一數字和今年1月雪災時相似。理論上來說,電煤庫存下降到7天以下就是“緊急”水平。
中電投集團燃料處處長劉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證實,截至4月14日,按照國家發改委所要求的按照總裝機容量85%的水平來折算,中電投所屬電廠的平均煤炭庫存下降到了7.8天,最近幾日庫存情況則更為嚴峻。
4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已經召集了五大發電集團進行座談,了解各發電企業電煤庫存情況。劉碩透露,據與會的各大發電集團反映,其所轄的火電電廠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庫存緊張。
電煤價格上漲多因素
從去年年末開始,中國的煤炭價格情況就出現了持續攀升的態勢。劉碩表示,國際煤價高漲和國內供給緊缺是主要原因。
從國際市場上看,由于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作為石油的替代能源,煤炭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印度尼西亞輸往國內的動力煤上漲到每噸150美元左右,成為國內煤炭價格上漲的外在推手。
從國內市場上看,2007年我國煤炭產量為25.23億噸,同比增速為8.2%,而去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32559億千瓦時,同比增幅是14.44%,要高于煤炭產量增速。
同時,煤炭資源集中在西部地區,而為保障煤炭供給,目前煤炭的鐵路運力已經飽和,運輸難使得煤炭供給出現緊張。
由于電煤價格的上升,今年一季度,五大電力集團中除華能集團勉強獲利外,剩余4家——大唐集團、中投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均出現巨額虧損,虧損可能在4億到9億元之間。
對于部分發電企業而言,特別是一些煤耗較高的老機組,出現了越發越虧的情況。湖北一電力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不是電力企業堅持履行了社會責任,確保不出現斷電的情況,就市場約束條件而言,少發電甚至不發電可能成為電廠的最優經濟選擇。
另外,今年一季度全國水電來水偏枯,特別是三峽流域已經進入了歷史最枯時期,導致水電發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使得總發電量中火電比重相應增大。這也導致火電企業虧損加大。
截至目前,煤炭價格的上漲趨勢還未停止。根據中國煤焦數字交易市場所提供的信息,隨著2月底3月初開始的全國煤炭市場煉焦精煤供求緊張、價格全面上漲之后,東北三省的煤炭價格于3月中下旬也相繼開始上漲。
有電力企業也向記者證實,電煤領域也出現了再次上漲的情況。按照他們掌握的信息,從4月初以來,陸續有煤炭企業提出了在1月份價格基礎上繼續漲價的要求,每噸原煤的漲價幅度在15~115元左右。
呼吁協調利潤分配
國家從2005年開始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政策,確定半年內平均煤價漲幅達到或超過5%,就相應調整電價,并在2005年4月和2006年6月,分別實行了兩次電價聯動政策。
2006年第二次煤電價格聯動結束至今,受CPI指數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電價基本保持不變。按照電監會在《電監會年度監管報告2007》中的測算,1.00%的電力價格上漲將引起物價總水平0.089%的上漲幅度。
在虧損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的資金鏈已經全部收緊。五大發電集團由于整體資信較高,還沒有在信貸方面產生嚴重影響,但地方中小電廠則將逐步面臨資金困境。
除了呼吁再次實施煤電聯動,協調電網、電力企業的利潤分配和申請國家財政對電力企業的補貼也呼聲甚高。
“近期,電監會也分別到了電煤供應緊張的一些地區和一些發電企業,了解電煤的情況,隨時掌握電煤的實際情況。同時,我們也將積極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處理好這一問題。”王野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