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已超1億元
“發電設備業又面臨著新一輪的高速增長。”
10月30日晚,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張順生告訴記者,“原來大家都預計今年或明年會是發電設備行業的拐點,沒想到現在我們企業的訂單都排到了2009年,而且2008年的訂單任務比今年還多。”
這一說法在10月31日由北京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站鍋爐分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上得到了證實。
參會的國內二十多家鍋爐廠今明兩年的訂單都比較飽滿。“從最近對發電設備行業做的調查來看,2007年產量不會低于2006年,2008年還將維持高位運行。”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秘書長楊啟明在會上如是說。
近年來,受益于電力需求的強力拉動,我國的發電設備制造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規模上、技術上都有了顯著提高。
今年前8個月,我國完成發電設備產量8155.8萬千瓦。預計今年投產的發電設備約為9500萬千瓦,目前企業在手合同已超過1億千瓦。據電站鍋爐分會對部分成員企業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電站鍋爐產量為9698.2萬千瓦,今年上半年完成電站鍋爐產量4643.25萬千瓦。目前,國內已有超過20家企業具備制造電站鍋爐資質和規模化制造能力。
“我國僅用幾年時間,就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制造完成了117臺超臨界、超超臨界鍋爐,完成了主導產品從亞臨界向超臨界、超超臨界的轉型。”電站鍋爐分會理事長、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鄒磊介紹說。
“高水平高速度”,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邢玉久用六個字總結道,“我國電工行業的主要產品已經達到世界當代水平。”
莫被浮云遮望眼
但盡管訂單接到手軟,張順生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上大壓小”政策的出臺,延緩了行業的景氣周期,但無疑也加劇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空間的透支。據專家分析,按照目前發電設備行業的增長速度,“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年均增加火電機組不會超過4000萬千瓦,還不到2006年行業產能的一半。
除了即將“吃不飽”外,目前的行業形勢也讓張順生憂心忡忡。行業總任務量的80%都集中在少數大型鍋爐制造企業手中,產品交貨周期緊,“買完材料就到了交貨期”,高度集中的任務使得企業生產一直處于高負荷狀態。張順生一臉無奈,“現在企業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但更讓他擔心的是,“密集地開發新技術、上新產品,企業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消化吸收,只能是照搬國外技術。”
“要像亞臨界那樣真正地消化吸收超(超)臨界技術,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在10月31日的電站鍋爐分會上,邢玉久也一再提醒到,“現在我們還完全是拿來主義。”
生產的集中還導致企業存貨增加,資金占用量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國內需求的擴大也使得高溫鑄鍛件等一系列國外進口原材料、配套件資源越發緊張,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一月一個價”。再加上企業內生產能力不足、分包外協量增加、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電站鍋爐生產制造成本大幅上漲。
“問題最嚴重的是超(超)臨界鍋爐,”張順生說道,“雖然成本高漲,但產品價格不但沒有相應的調整,反而還有所下滑。企業做的越多,虧得越重。”
此外,行業內通行的12331付款方式更讓鍋爐企業有苦難言。
按照這一方式,用戶和制造商簽訂合同后,先付10%的預付款和20%的投料款,生產期間再付30%的進度款,產品到達工地后付30%的完工款,通過“168運行”一年后再付10%的質保金。 (源自: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