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認為,水泥生產耗能多、污染重。但記者今天從海南華盛公司了解到,該公司一項技術創新運行一年,就實現年節約用電4800萬度,同時,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0多噸,該項技術創新填補了海南兩項空白,改變了人們對水泥行業的傳統看法。
水泥生產在生料燒成熟料過程中,總有大量余熱排放,不僅造成能源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境。但今天上午,在昌江華盛公司水泥生產線上,記者看到,高聳的生產塔架嚴嚴封住,沒有沖天的灰塵,沒有翻滾的熱浪。相反,與普通水泥生產線相比,該塔架下多了一個廠房,里面有一臺蒸氣鍋爐發電機,四周插滿數根粗管線。
華盛公司董事長陳毓勇介紹,這幾處小小的不同,正是余熱發電的核心設施。水泥生產線的余熱發電技術,是水泥行業實現循環經濟的新嘗試,主要是利用水泥窯頭熟料冷卻機和窯尾預熱器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2005年,華盛公司承接國家發改委下達的高科技創新項目,在海南率先投入6000萬元成功研發余熱發電技術,項目去年5月初竣工,運行一年,經過測算,生產電耗從以前的每噸67度降到35度,節約成本2000多萬元,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0多噸。
為什么花巨資上這個項目?陳毓勇說,國家“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單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標,節能降耗已成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選擇。而對于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來說,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就必須全力節能降耗,發展清潔工業。作為高能耗、重污染的水泥企業,海南華盛有責任在發展企業的同時,確保海南生態省建設。
據了解,海南華盛余熱發電項目成功運行,已成為海南首個被列入國家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清潔發展機制是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提出的一個減少全球碳排放的機制,內容是發展中國家企業減少的碳排放額度,虛擬為一種商品,有碳減排額度的發達國家企業可花錢購買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減排額度。根據這一規定,海南華盛每年減少的巨額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拿到國際市場銷售,這又將為企業增加一大筆額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