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奧運籌備決戰之年,也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的關鍵一年。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完成年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國務院加強環境保護和節能工作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的目標要求,以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依靠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政策激勵、監察約束的作用;依靠資金投入,集中安排一批節能減排的重大項目;依靠宣傳引導,不斷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意識,緊抓機遇,乘勢而上,狠抓落實,確保實現年度目標。
2007年,要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5%、單位GDP水耗下降5%、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下降10%。
二、實施十大工程
(一)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7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26%以上。
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抓住國際服務業轉移的契機,促進國內外服務業要素進京,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和新興行業發展,出臺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金融產業,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落戶北京;制定發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抓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的落實;加快發展信息、商務、會展、旅游、體育、物流等服務業。
促進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發展。完善軟件、移動通信、生物醫藥和數字內容等產業基地建設,推進中關村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建設;重點推進中芯國際第二條生產線、康寧玻璃、現代汽車第二生產廠區、奔馳汽車、首鋼冷軋等項目建設。
積極推動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發展。落實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的各項政策,逐步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繼續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資源集約利用能力,保障重大項目順利建設實施;加快金融街、商務中心區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配套服務產業;促進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內部資源整合。
加快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行業。按計劃推進首鋼壓產400萬噸和東方石化公司所屬化二股份公司、有機化工廠實施停產搬遷;制定本市小火電機組關停實施方案,開展京豐熱電廠“上大壓小”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小煤礦整頓關閉步伐,按國家有關規定關閉16種小煤礦。
(二)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工程。結合奧運場館建設,在運動員村進行零能耗建筑試點,在國家游泳館實施節能新光源照明,推進利用熱回收技術回收空調系統排風中的廢熱、冷卻水循環使用、膜處理污水等示范項目;加快50輛純電動汽車研制,基本具備在奧運村使用的條件;實施100臺燃氣鍋爐利用環境溫度補償、煙氣余熱回收等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推廣應用各種燃油節約和替代技術,積極推廣混合動力、清潔能源汽車技術應用于公共交通;重點推廣余熱余壓利用、蓄冰制冷、新型建材、煙氣脫硫脫氮、粉塵回收與資源化、城市供水管網的檢漏和防滲等新技術、新產品;研究制定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的財稅、價格等政策。
(三)政府機構節能工程。實現市區兩級政府機關節能6%。總結10家政府機構計量改造經驗,全面完成54家政府機構計量改造;啟動20至30家政府機構的節能試點改造;制定政府機構節能指導意見,逐步開展辦公樓圍護結構、空調、采暖、照明系統節能改造及辦公設備節能,辦公區域逐步推行綠色照明,區縣開展政府機關能耗調查。
(四)大型公建節能工程。嚴控源頭能耗增長,對建筑面積在2萬(含)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項目、建筑面積在20萬(含)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項目及其他年耗能2000噸(含)標準煤以上的新建項目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新建建筑嚴格執行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強化對建設工程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監督;組織全市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制定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專項實施方案,建立全市2007年至2010年既有建筑改造的項目庫;優化供熱結構,對城八區單位鍋爐供熱面積低的供熱設施進行整合,對舊有供熱管網設施更新改造;繼續推進熱計量價格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范圍;開展10家醫院和30家賓館飯店的節能改造。
(五)高耗能行業節能工程。如期完成太陽宮、鄭常莊燃氣熱電廠建設;落實50家高耗能企業節能目標分解工作,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重點推進50家高耗能企業能源審計及10家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建設工業重點用能大戶在線監測平臺,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情況的跟蹤、指導和監督;落實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政策;完成30家重點排污企業和高耗能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在化工、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培養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開展服務業清潔生產審核試點。
(六)綠色照明工程。推廣高效照明設備20萬套,在全市所有敬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事業機構和部分醫院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做好市屬高校綠色照明改造的前期調研;繼續通過政府采購,引導高效照明光源的推廣使用。
(七)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確保北京官廳風力發電場(一期)5萬千瓦工程年底建成發電;新建15個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示范村;依托北京太陽能產業聯盟,促進太陽能技術和設備的產業化發展,推廣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完成國家體育館100千瓦并網光伏電站示范工程;實施800戶農民節能住宅示范,在農村地區安裝太陽能路燈3.5萬盞;重點開展延慶、懷柔、房山等區縣生物質能利用的試點工作,著力推進1至2個生物質能產業化項目、10個大型秸稈氣化站、15個大中型沼氣池的建設;完成奧運村再生水熱泵冷熱源項目。
(八)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節約工程。嚴格實施計劃用水定額管理,加大監管力度;繼續推廣節水模式,普及節水器具;擴大工業、農業、環境利用再生水,年利用再生水4.8億立方米,中心城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重點完成北小河、懷柔、平谷再生水廠建設,開工建設盧溝橋、小紅門、順義、門頭溝、昌平等再生水廠;結合綠化建設推動硬化改透水鋪裝、雨洪水蓄滯等工程;大力開展農業綜合節水工作,建設節水農田6667公頃,發展再生水灌溉6667公頃;繼續對洗浴、洗車、純凈水等高耗水行業實行差別水價政策;出臺實施農業用水水資源費征收方案。
嚴格執行土地供應計劃,嚴控新增建設用地,鼓勵和引導利用存量建設用地,以供應引導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嚴格征地審批工作,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鼓勵新農村建設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前提下適度集中;有計劃地系統研究和修訂本市建設項目用地標準,探索實施建設項目用地標準的管理,集約利用開發區土地;開展污染土壤修復示范應用。
(九)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示范工程。貫徹落實國家《“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和《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本市配套實施細則。
進一步完善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加強對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的規范管理,利用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有償回收居民廢舊家電,行政事業單位的電子廢棄物無償交付指定企業處理,在銷售環節開展以舊換新業務,政府對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給予適當補償;建設完成電子廢棄物處置、廢舊輪胎和廢塑料再利用示范項目;加快危險廢物中心建設,年底具備接收、處理危險廢物的條件;進一步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繼續推進京煤集團煤矸石的綜合利用,再消納首鋼公司的盧溝橋堆積鋼渣100萬噸。
本市城八區和郊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7%和60%。建成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廠和阿蘇衛綜合處理廠,加快推進南宮、六里屯、阿蘇衛等3個焚燒廠和董村綜合處理廠的建設;推廣宣武區經驗,全面開展城四區密閉式清潔站垃圾分類改造;執行生活垃圾處理經濟補償制度,研究調整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和方式;石景山、高井、太陽宮、鄭常莊等熱電廠用再生水或中水替代地表水源。
確定1至2個區縣、2至3個園區、10至15家企業作為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指導其編制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
(十)污染減排與環境建設工程。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以上天數達到67%。落實市政府與國家環保總局簽訂的大氣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研究制定北京2008年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完成中心城1105臺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的改造;完成東城區、西城區各1萬戶平房“煤改電”工程;推進高井等五大燃煤電廠脫硝工程;組織淘汰更新老舊公交車2580輛、出租汽車5000輛,開展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黃標車”淘汰和治理;推進1000座加油站、1200輛油罐車、部分油庫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加強施工工地管理,提高城市道路的機械化清掃保潔水平,實現市區城市道路機掃率和灑水率均達到95%,郊區城市道路機掃率達到60%,控制揚塵污染。
城八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2%,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1.6%。加大對密云、官廳水源地的保護力度;完成六環路以內城市骨干水系治理,全面完成清河二期、北環水系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五里坨、東壩、垡頭等5座污水處理廠建設;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重要地表水源區生態建設、廢棄礦山植被恢復,推進310平方公里小流域綜合治理及生態移民,啟動4個自然保護區濕地等生態建設工程。啟動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環”建設,完成環城郊野公園綠地建設15處。
三、夯實三項基礎
(一)強化統計基礎工作。出臺本市加強能源統計工作的實施意見;繼續完善生產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加強相關能源供應部門的統計工作;完善全市和分區縣能耗、水耗公報制度,修訂季度能源消費量的計算方法,實行分區縣單位GDP水耗的季度公報制度,建立分行業能耗的年度公報制度;結合全國建筑物能耗統計的試點工作,研究制訂建筑物能耗統計制度,適時開展大型公共建筑物能耗調查;開展污染源普查;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的統計方法。
(二)加強分類計量體系建設。制定發布本市加強能源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督促300家重點耗能單位做好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工作;總結電、熱計量改造試點工程經驗,加快分類計量體系建設;研究分類計量管理辦法,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工作。
(三)建立信息監測平臺。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測,力爭實現對50家政府機構和50家重點用能企業的能耗在線監測;繼續完善能源和水資源統計監測制度;整合現有能源、水資源、環保統計信息資源,研究建立全市統一的能源消耗、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共享和監測平臺;研究建設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監測信息平臺。
四、完善六大保障體系
(一)法規政策體系。做好《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修訂前期準備;出臺本市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開展《可再生能源法》地方實施辦法立法調研工作,研究制定鼓勵太陽能利用的專項政策措施;發揮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大差別電價、差別水價實施力度,研究天然氣等超定額用能加價制度,按照2007年價格調控計劃,適時調整資源類產品價格,逐步建立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家有關財稅政策,制定本市促進節能環保的具體支持辦法;研究制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生活垃圾收費辦法;研究起草北京市供熱管理辦法,制定供熱價格改革與調整方案;建立土地計劃執行的獎懲制度,加大對區縣的考評力度;研究制定推進北京市清潔生產工作實施方案,爭取年內出臺清潔生產驗收辦法、清潔生產資金使用辦法;組織編制本市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規劃;研究建立節能專項資金,加大節能環保投入;研究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的政策措施,實施排污收費制度改革。
(二)指標標準體系。出臺公共建筑能耗定額指導意見、北京工業能耗水耗指導指標;修訂北京市單位產品能耗定額、北京市重點耗能設備能耗限額;編制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節能專篇編制深度規定、政府機構節能診斷實施指南、本市公共建筑節能檢測評估標準;進一步完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集中供熱鍋爐房和管網系統節能設計標準、居住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制定公共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與驗收標準,太陽能熱水系統施工技術規程;研究編制公共建筑空調采暖室內溫度節能監測、生物質固硫型煤、太陽能光伏室外照明裝置等地方標準;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引導消費者購買使用高效節能產品。
(三)評價考核體系。落實目標責任制度,將“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按年度、區縣、重點耗能單位進行分解,與各區縣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及重點企業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與各區縣政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出臺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節能評估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在項目審批、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及竣工備案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節能監管,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研究制定節能評價考核辦法;制定生態工業園標準和評價指標。
(四)監督執法體系。組建節能監察大隊,根據《北京市節能監察辦法》,依法開展節能執法工作;強化環境監察能力和應急機制建設,加大環境污染執法檢查力度。
(五)市場服務體系。培育專業服務市場和中介體系,研究推進節能環保服務產業發展;在公共建筑領域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節能服務機構選聘辦法,搭建節能服務機構平臺,推薦一批節能服務機構;研究加快污染治理市場化的政策措施,鼓勵排污單位委托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
(六)宣傳教育體系。辦好2007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覽會;繼續推進節能醫生進家庭、節能教育進校園、節能宣傳進社區等系列活動;編制出版循環經濟知識系列讀本,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到本市教育培訓體系;制作“北京節能減排在行動”專題系列片;加強管理人員專業培訓,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對循環經濟的認識;發揮行業協會、中介機構作用,做好宣傳培訓、技術推廣、信息咨詢、統計分析等工作;利用各種媒體資源,進行貫穿全年、受眾面廣的宣傳教育,表彰、獎勵節能先進單位和個人,弘揚“節約也是發展”的先進文化理念;繼續組織開展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活動,啟動“市民建言獻策,共謀首都環保”活動,支持社團組織開展“少開一天車”、政府機構開展“節能日”等公益活動,充分調動市民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