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逆集中化現象。產生逆集中化現
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鋼鐵產業的進退出壁壘機制不完善,
即進入壁壘過低,而退出壁壘過高。從產業良性發展的角度講,在現階段中國鋼鐵市
場尚沒有形成以競爭為導向的經濟性壁壘;地方政府又從各自本位利益出發分化扭曲
了鋼鐵產業應有的進退壁壘,從而使鋼鐵產業在近幾年形成了企業過度進入狀態。這
種過度進入所帶來的生產能力過剩、產品過剩無疑為產業內惡性競爭埋伏下了爆發的
根源。
一、中國鋼鐵產業壁壘的基本特點
產業壁壘通??煞譃榻洕员趬竞腕w制性壁壘、策略性壁壘三大類。經濟壁壘包
括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化壁壘、在位廠商的絕對成本優勢。體制性壁壘主要是指
行政壁壘。策略性壁壘是指在位廠商通過采取行動以提高經濟性壁壘,或者聲稱將對
進入者采取報復性行動,以限制進入者的進入。
由于中國經濟管理模式已由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轉向地方分權和企業自主生產的
分散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有了投資和項目審批權。政府在決定本地區企業的市場進入
時具有主導力量,這種主導作用將導致地方政府容易站在地方本位利益的立場,鼓勵
一些新企業進入鋼鐵產業,并運用行政手段給新企業以信貸、稅收等政策支持或者提
供市場保護。同時,中國鋼鐵產業中的主體企業基本都是國有控股企業,各級政府對
這些企業擁有絕對的所有權。因此,中國鋼鐵產業的進退出壁壘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
行政壁壘。
二、鋼鐵產業進入壁壘過低的基本原因
?。保袌隼娴尿寗游舜罅康钠髽I進入
鋼鐵產業在近幾年保持了相對較高的行業收益。2004年,鋼鐵行業息稅前利
潤增長了188%之多,息稅前利潤率達到14.05%,較2003年同比提高6
2.8%,而下游受鋼鐵成本影響很大的家電行業2004年息稅前利潤僅增長0.
96%,息稅前利潤率僅3.08%,比2003年下降25.78%。2004年
全國汽車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僅為719.85億元,比2003年減少45.52億
元,行業利潤率也從2003年的8%下降至6.6%。利益的驅動和普遍對鋼鐵市
場前景的看好,使鋼鐵產業產能及新企業進入處于一種急速擴展的狀態,一方面是新
企業在不斷地涌入,另一方面是原有鋼鐵企業不斷通過大規模改建、擴建的方式擴大
生產能力。這為后來的以生產能力過剩、產品過剩為主要特征的過度競爭展開打下了
基礎。
?。玻涌彀l展本地區經濟的動因導致了鋼鐵產業的過度進入
首先,地方政府產業進入目標多元化引致了市場的過度進入。政府在進行產業進
入決策時,目標是多元化的,它不僅要考慮企業市場進入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要考慮
行政目標,例如經濟穩定增長、充分就業以及通貨穩定、本單位或本地區經濟實力擴
大、實際收入或隱性收入增加等等。而行政目標是與增加投資數量、擴大生產規模密
切相關的。在政府對進入具有主導作用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過度進入行為。
其次,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進入博弈引致了地方政府的過度進入。在市場進入
中,中央政府與地區政府的博弈,主要表現在產業政策的管制與反管制方面。這種進
入博弈存在的主要空間在于:中央政府為了避免重復建設,防止資源浪費,需要對全
國性的重大建設項目進行的數量控制與市場準入;但地方政府從增加本地區財政收入
的角度出發,希望項目在本地區。因此,地方政府在申報投資項目的時候,可以利用
各種手段與中央討價還價,以達到爭取項目立項或中央投資的目的。而這種討價還價
的過程就是地方政府為了爭取項目而不斷采用政策措施降低產業進入壁壘的過程。
第三,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在通過行政性放權讓利推進市場取向改革的條件下,
我國地方政府已逐漸成為擁有獨立利益目標和較大資源配置權力的“行動集團”,市
場進入的競爭首先表現為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然后才表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即地
方政府努力憑借其行政權力及經濟實力幫助本地企業進入市場,擴張實力,從外部吸
納稀缺資源,并通過市場進入創造更多的生產性利潤,從而擴大地方政府的剩余分享
額。因此,鋼鐵企業之間的市場進入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反映了作為這些企業的出
資者和控制者的不同級別、不同區域政府之間的市場進入競爭,并形成了不同級別、
不同區域政府之間的市場進入博弈。地區之間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正是
地方政府之間進入博弈的必然結果。
三、鋼鐵產業退出壁壘過高的基本原因
中國鋼鐵產業退出壁壘較高的基本原因如下:
一是地方保護主義。一些在競爭處于劣勢的企業如果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企業、
利稅大戶,較為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多方面支持;從地方政府的本意來講,是希望通
過投資項目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解決本地區的就業問題,如果企業因經營不好要求退
出市場,地方政府的利益不可避免的將受到影響;因此,地方政府出于保護本地經濟
發展的考慮,會傾向于對這些企業施以信貸、財政、稅收等多方面的扶持,使面臨退
出的企業得以繼續生存。
二是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滯后和銀行呆賬、滯賬處置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困難,使
一些處于競爭劣勢的鋼鐵企業無法順利退出。由于多數鋼鐵企業與銀行保持著密切的
關系,如果劣勢鋼鐵企業被淘汰,則會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向國有銀行轉移而形成巨
大的金融風險;并且銀行自身也是國有企業,同樣存在預算軟約束問題,國有銀行的
領導人都不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核銷不良信貸的損失,必定會竭盡全力阻止企業的破
產,寧愿拖到下一期的其他領導。企業退不出去,政府就要繼續對在困境中求生的企
業負責,只要企業的經營還能維持,政府就會盡力在人財物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使企
業繼續在市場上生存。
三是國內資本市場不健全,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企業及其生產要素難以通過市場
手段實行兼并、破產、轉移。由于國有鋼鐵企業復雜的地區和行政隸屬關系及在地區
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影響,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國企兼并的問題上,若屬于外地企業
并購本地企業,本地政府較易傾向不積極配合。若是本地企業并購異地企業,地方政
府多會大力相助。此外若涉及民營企業并購處于劣勢中的國企,也會遭遇一些阻力。
地方政府在企業并購問題上存在的復雜心態,增加了跨地區企業并購和優勢企業迅速
勝出的難度。
四是企業職工安置造成企業退出障礙。目前我國在社保體制方面還有許多舊賬沒
有還清,在企業的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現還沒有得到完善之前,企業
的退出意味著剝奪了企業職工的飯碗,這些職工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而給企業
的退出帶來巨大的壓力。
四、產業壁壘優化的現實意義
由于中國鋼鐵產業進入壁壘較低,許多潛在進入者容易被鋼鐵產業的某些瞬間暴
利所誘惑而盲目進入;由于退出壁壘較高,當產業發展出現低谷時,許多弱勢企業基
于種種原因難以撤離,為了維持企業生存,只好繼續留在本行業中背水一戰,將寶貴
的生產資金投入到早已飽和的生產中去,形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進入壁壘
過低退出壁壘過高從根本上使中國鋼鐵市場的競爭機制受到扭曲,即經過一輪激烈的
市場角逐,一批在市場中處于弱勢的鋼鐵企業雖然實力遭到重挫,但依然難以從市場
上消失,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落后產能沒有得到徹底淘汰。而且
優勝劣汰機制的扭曲,也導致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障礙重重。因此,中國鋼鐵產業及鋼
鐵市場應完善相關的產業及市場的進退出機制,保證優勝劣汰競爭機制作用的充分發
揮。
完善鋼鐵產業的退出機制,意味著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鋼鐵企業面臨著或破產或
被兼并重組的風險,意味著劣勢企業的主要決策者及管理層將被淘汰出局。從優化市
場競爭環境的角度看,只有完善了產業退出機制,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才能發揮作用,
才能促進中國鋼鐵產業結構的良性循環與發展。競爭是市場經濟的靈魂,競爭的意義
在于實現市場競爭主體的優勝劣汰,優化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完善鋼鐵產業的退出機制,有利于在中國鋼鐵市場中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實現
企業間的良性競爭。在退出機制較為完善的市場環境中,優勢鋼鐵企業可以充分利用
自身資源優勢,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基礎上,
通過競爭不斷地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并加強市場領先地位。而且優勢鋼鐵企業
可以依靠成本優勢筑起鋼鐵行業門檻,降低行業潛入者的進入動機,打消行業外潛入
者的進入企圖。總之,良性競爭使優勢企業得以不斷擴張,劣勢企業企逐步萎縮直至
破產或被兼并,這無疑有利于以較穩健的方式實現鋼鐵市場競爭主體的優勝劣汰和產
業結構的優化。
五、完善中國鋼鐵產業壁壘的幾項基本措施
1.中國鋼鐵產業行政壁壘的優化是一個與中國經濟改革同步發展的過程
中國鋼鐵產業壁壘優化取決于中國經濟體制的完善,即中國鋼鐵產業壁壘的優化
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經濟環境及鋼鐵產業政策息息相關,并涉及到鋼鐵產業科
技進步、規模經濟、產業整合、市場機制完善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多學科、多領域的
產業經濟問題,需要我們提供科學完備的理論支持與指導。
2.要完善鋼鐵產業的經濟性壁壘、體制性壁壘
中國鋼鐵產業以有利于鋼鐵產業規模經濟化來制定本產業的技術經濟指標和行業
的準入標準,一是要努力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防止盲目投資搞重復建設;
二是要鼓勵優勢企業在達到經濟規模的同時實現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現代化和大型化,
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加快淘
汰那些造成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優化產業組織結構。鋼鐵產業要努
力形成新的生產格局,即大的鋼鐵企業集團控制全行業的粗鋼產量和多種大規模化生
產的鋼鐵制品,一些中小型鋼鐵企業更側重于對鋼材的深加工和延伸性服務。
?。常⒂欣阡撹F產業運行的經濟環境
在當前形勢下,完善鋼鐵產業退出機制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而且各級政府應發
揮主導作用。由于對劣勢企業實施破產的可能性很小,那么目前完善退出機制的重點
應促進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兼并與重組,這就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積極解決并購者在
并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還要積極解決與鋼鐵企業退出相關的社會保障機制的建設。
而且政府的干預應主要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引導企業的經濟行為,彌補市場的
缺陷;各級政府部門要減少過多的行政審批,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促使生
產要素逐步向優勢企業集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來源:《中國鋼鐵業》2007年第1期
作者:李擁軍 高學東 杜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