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采暖期,呼市城區中心許多靠小區自行供暖的家屬區居民便面臨著又要挨凍。
10月10日,居住在呼市新城區“波士名人”南家屬區的劉女士對記者說,今年她曾數次召集轄區居民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小區自備鍋爐供暖熱量不足的問題,但遲遲得不到解決。呼市城發供熱公司等幾大集中供熱企業的管網沒有延伸到城市中心的部分區塊。有關部門解釋:主要原因不是管網的問題,而是供熱公司的熱力不夠,無法輻射這一地區。
記者作了一個調查,發現呼市城區中心范圍的大煙囪還有5、6個,拆了幾年了還是拆不掉。“土鍋爐”不僅無法及時提供供暖熱力,而且污染非常大。新城區內蒙古政協辦公大樓對面的門臉房和部分居住區,由于欠費、經營虧損,自備鍋爐無法供暖,這里的居民一到冬天便生起了火爐。城市中心地帶新華大街旁的小煙囪造成的低空污染“玷污”了城市形象。
一方面是“土鍋爐”供暖不僅浪費資源,且污染嚴重,而另一方面,幾大供熱公司的管網卻沒有科學地形成系統性覆蓋。
呼市新城區昭君新村也存在類似問題,昭君新村也是自備鍋爐,并且由私人經營。一到采暖期,這里居民的家中忽冷忽熱。昭君新村居民趙利說,供暖熱力不足主要是鍋爐燒的次數和時間不夠,私人供熱企業為節約供熱成本,一天只提供早晚兩次暖氣,居民白天只能被動受冷,叫苦不迭。
由于城區供熱管網布局不合理,在舊城區一些早年建起的居民小區在拆了“土鍋爐”后,供熱管網卻延伸不進來,有的即使在管網內居民交了費,也享受不到正常的采暖溫度。樓房內的居民只好家家生火爐,處處冒黑煙,形成了一大與創建環保文明城市不和諧的“景觀”。
這些年年挨凍并遭受煤煙污染的城市居民祈盼:今年能不能熱熱乎乎過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