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點工作責任分工的通知
日前,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青政辦發[2006]76號文件印發了《青島市發展循環經濟近期重點工作責任分工》現將全文刊登如下。
為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根據市政府《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青政發〔2006〕5號),現將我市發展循環經濟近期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明確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法規政策體系
1.完善循環經濟法規體系。盡快修訂現有的資源綜合利用法規,開展循環經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建筑節能立法調研。2006年,完成《青島市資源綜合利用若干規定》和《青島市資源節約條例》的修訂調研工作。2007年,將《青島市資源綜合利用若干規定》和《青島市資源節約條例》列入市人大立法完成計劃,將循環經濟相關法規列入市人大立法調研計劃。“十一五”期間,出臺《青島市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條例》、《青島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條例》和《青島市建筑節能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同時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建委
2.建立健全循環經濟價格和收費促進機制。建立能夠反映資源性產品供求關系的價格機制;嚴格執行和實施峰谷電價制度;對國家、省、市淘汰類和限制類項目及企業,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實行差別電價。“十一五”期間,適時、適度調整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提高城市供水價格,推行階梯式水價制度,貫徹落實垃圾處理收費辦法。
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經貿委、青島供電公司、市環保局
二、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效管理機制
3.全面推行清潔生產。2007年,清潔生產由工業生產領域擴大到農業和服務業領域;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以及污染物排放超標或列入排污總量控制的企業,全部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
4.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重點抓好3個循環經濟型城市、20個循環經濟型園區和100個循環經濟型企業的示范試點工作。2006年,發布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名單,組織試點單位加快制定循環經濟試點方案,探索循環經濟發展基本模式,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2008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市予以推廣。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
5.實行綠色采購。貫徹落實《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優先采購經過生態設計或通過節能、節水、再生利用認證和環境標志的產品,以及通過ISO14000認證或經過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的產品。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
6.開展環境友好單位創建活動。制訂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通行標準逐漸接軌的環境友好單位綠色系列評價標準和方法,在社區、學校、幼兒園、醫院、飯店、公交、商店、企業、工業園(區)、物業管理等單位開展創建活動,繼續推進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莊創建活動。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衛生局、市旅游局、市交通委、市經貿委、市發展改革委、各區市政府
7.倡導綠色消費意識。將與循環經濟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法律常識納入宣傳教育計劃,組織好世界“六·五”環境日和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宣傳和科普教育,引導公眾建立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責任單位:市廣電局、市教育局、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經貿委
三、加快建設生態產業項目
8.消除農用殘留地膜危害。2006年,在膠州市杜村鎮、平度市張戈莊鎮、萊西市河頭店鎮、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靈山鎮、膠南寶山鎮等6個鎮擴大試點示范,開展殘留地膜現狀調查與環境監測、綜合治理技術示范與推廣、監督管理與宣傳培訓,推廣應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強力塑料地膜、適期揭膜和機械除膜等技術,組織可降解液態地膜試驗,建立全市農用地膜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與模式、補償機制以及信息數據庫,示范區內殘留地膜回收率達到65%以上。自2007年開始,在全市大面積推廣應用農用地膜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與模式,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科技局,有關區市政府
9.限制毀田燒磚。加快開發、推廣和應用新型墻體材料。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嚴禁轄區內使用各類粘土磚(瓦),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自2007年1月1日起,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以下簡稱五市)自2008年1月1日起,新建、擴建、改建各類建筑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禁止使用各種類型的粘土磚(瓦)。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市政府
10.大力搞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引進、研制和生產與現有農業機械配套的聯合收割機、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機、鍘草機等秸稈還田機械,擴大秸稈直接還田面積。建設秸稈快速腐爛還田、秸稈氣化、秸稈發電和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一次性環保餐具,以及綜合利用秸稈、畜禽糞便和城鄉有機廢棄物栽培食用菌等項目。開展秸稈燃料乙醇項目前期工作。2007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委、有關區市政府
11.根治鉻渣污染。加快煉鐵燒結工藝綜合利用鉻渣進度,2007年將剩余的10萬噸鉻渣全部處理完畢,同時開展污染土壤和滲漏液治理研究,加強雨季鉻渣污染防治措施,做好環境修復工作。
責任單位:紅星化工集團、青島鋼鐵集團、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
12.擴大鋼渣利用途徑。在45萬噸/年處理規模基礎上,擴建鋼渣磁選處理系統,對青鋼集團第二煉鋼廠每年產生的20多萬噸和以往堆存的近40萬噸鋼渣進行處理。選出的鋼料重新用于燒結、煉鋼的配料,磁選后的尾渣廣泛用于建材生產、市政建設、工程回填和筑路等項目。在符合工程標準和條件允許下,部分用于公路項目。爭取利用2至3年的時間,實現鋼渣全部綜合利用。
責任單位:青島鋼鐵集團、市環保局、市交通委、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
13.加快白泥的綜合治理和利用。2006年,完成膠州灣樓山河口淺灘白泥圍堰治理工程方案的論證評審和報批,并加快監督實施。爭取2008年前,完成淺灘白泥綜合治理,消除1.53平方公里的白色視覺污染區。“十一五”期間,加快實施50萬噸/年聯堿和20萬噸/年氨堿改造項目,重點推進利用蒸餾廢液全部生產氯化鈣、年利用4萬噸白泥生產生態寶和年利用2.6萬噸白泥用于電廠鍋爐煙道氣脫硫等項目,同時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開發用于建筑材料、鉆井泥漿增稠劑、煤礦滅火膠體稠化劑等綜合利用白泥技術,爭取將剩余的0.68萬噸白泥全部綜合利用。
責任單位:青島海灣集團、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14.實現電石泥循環利用。重點實施利用電石泥替代部分石灰石用于純堿生產工藝(5萬噸/年)、利用電石泥制磚(6.5萬噸/年)和利用電石泥做脫硫劑(3.5萬噸/年)等項目,使年產15萬噸的電石泥全部實現循環利用。
責任單位:青島海灣集團、市環保局
15.啟動二氧化硫和粉塵總量控制。采取淘汰燃煤鍋爐、實施集中供熱,推行清潔能源和使用低硫煤等措施,嚴格核定和限定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加大對燃煤鍋爐安裝脫硫、除塵設施的監管力度,2007年底前,全市35噸/小時(含35噸/小時)以上噸位鍋爐都必須安裝脫硫除塵設施和在線監測裝置,在脫硫設施竣工時將排放數據同步傳輸到市環保部門的監控指揮中心,新建鍋爐脫硫效率要達到85%以上。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區市政府、有關企業
四、完善城市資源再生體系
16.防治塑料包裝袋污染。2006年,制定公布在商貿、賓館和酒店等服務行業限制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裝袋的意見,推廣使用可降解包裝袋,探索建立有償供應機制,完善公共場所塑料包裝袋分類回收設施。同時,抓緊組織修訂《青島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裝袋污染環境管理規定》。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經貿委、市旅游局、市政府法制辦
17.推廣利用再生水。推進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加快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建成海泊河、麥島、團島、李村河污水處理配套截污管網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配套供水管網,逐步使周邊企業的生產工藝冷卻、基建、綠化、景觀用水和居民沖廁等方面實現再生水取代自來水。2006年底,城市再生水回用量達到15000噸/日。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率達到30%,中水回用量達到20萬噸/日。2006年,在10個村莊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再生回用示范工程。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市環保局、市物價局、市建委
18.建設海水淡化產業化基地。在黃島區建設以華歐集團為重點的10萬噸/日海水淡化基地,加快推進華歐海水淡化裝置生產基地建設;在市區建設以青島市政海水廠為重點的10萬噸/日海水淡化基地,探索海水淡化水源與市政自來水管網對接機制,吸引外資參與海水淡化水源建設。爭取到2010年,海水淡化量達到20萬噸/日。
責任單位:黃島區政府、市市政公用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外經貿局、市科技局
19.推廣生活垃圾袋裝化和分類收集。改革垃圾處理運行機制,實現垃圾分類袋裝、分類收集、分類運送、分類處理利用,推進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將垃圾分類收集與創建文明小區、綠色小區結合起來,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指標列為創建的重要內容,推動市民直接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各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2006年達到30%,2007年達到40%,2008年達到50%。五市生活垃圾袋裝化率,2006年達到50%,2007年達到60%,2008年達到80%。五市三區在2007年試點基礎上,2008年底前建立健全“戶集、村收、鎮運、市區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系統。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各區市政府
20.抓好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試點工作。制定出臺支持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的相關政策,支持試點企業建立覆蓋全市的廢舊家電回收網絡體系。自2006年起,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按照《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試點暫行辦法》,帶頭將報廢的廢舊家電無償交給試點企業回收處理,回收規模爭取達到5萬臺。利用2至3年時間,達到示范項目20萬臺/年的規模。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政府國資委、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21.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引進國外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快推進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和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自2006年起,加快推進市審計局地塊、奧帆賽基地媒體中心、麥島片改造、石老人生態旅游健身區、黃島區千禧龍花園小區三期等利用海水源熱泵技術實現供熱、供冷、供水(三聯供)項目建設,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樣板房建設及示范推廣,逐步實施太陽能路燈改造工程。支持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和畜牧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2007年,全市農村使用沼氣戶數達到25000戶,大中型沼氣工程達到20處。2010年,爭取建成“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10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50處。“十一五”末,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應用達到500萬平方米以上。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環保局、市市政公用局、市規劃局、市農委、市外經貿局、市科技局
發展循環經濟是樹立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支撐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意義,增強緊迫性和責任感,加強對我市發展循環經濟近期重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各責任單位要于9月底前,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市政府督查室要及時跟蹤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