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一部史詩:橫穿“世界屋脊”,飛越“極地天塹”,克服“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
它凝聚了中國幾代鐵路人的夢想:穿越960公里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跨過5072米高的唐古拉山鐵路埡口,成就世界鐵路海拔新高……
它,就是青藏鐵路。
2006年7月1日,中國鐵路建設史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掀開了新的輝煌的一頁————歷經近半個世紀沉浮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勇闖鐵路之巔
雄奇壯美的青藏高原雖然地大物博、美麗富饒,但由于受經濟、自然等條件所限,這里的交通長期閉塞,物流不暢。為促進高原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鐵路的設計和科研部門就開始對進藏鐵路進行了可行性方面的論證研究。經過多方論證,青藏鐵路工程終于上馬。
都說青藏線上有“四怪”————“三個蚊子一盤菜,女人的化妝品男人隨身帶,橋墩要用棉被蓋,打火機沒有火柴賣得快?!鼻嗖鼐€職工每人必備有“三大法寶”:墨鏡、唇膏和防曬霜,即便是這樣,皮膚曬傷、凍裂也是家常便飯。高原氣候多變,早上還得捂得嚴嚴實實,沒到中午,大家都被曬得頭暈腦漲。趕上溫度太低驟降的時候,還得拿棉被給建筑物保溫。由于缺氧,不僅人有了高原反應,頭疼、氣喘,連打火機也沒法使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1984年青藏鐵路一期工程————814公里的青海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通車。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全長1142公里的格爾木至拉薩段宣告開工建設。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終于全線開通。這片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終于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
●千鈞重擔勇敢挑
在海拔4400多米的青藏鐵路青水河凍土試驗段,碎石建造的路基兩邊,每隔十幾米就豎立著一根高約三四米的“金屬棒子”。這就是破解凍土難題的“法寶”之一。為此,我們采訪了奮戰在高原上的“凍土”科學家們,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張魯新。在這片他摯愛的雪域高原上,張魯新已經守望了整整36個春秋。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拉段正式開工,張魯新被聘為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組組長,負責重大技術問題的技術咨詢和決策。雖然已經年過五旬,可同事們都說,“他的干勁兒,連小伙子都比不上。”
凍土是指處于0攝氏度或0攝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土類和巖石。溫度低的時候,它硬得像鋼鐵,會膨脹變形;溫度高的時候,它又軟得像稀泥,會融沉變形。凍土活動層反復凍結、融化,鋼軌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列車的安全、行駛速度等都會受到影響。對于凍土段長達550公里的青藏鐵路來說,如何維護凍土的原始生態,保持路基的穩定,成為最棘手的技術難題。
張魯新的同事告訴記者說,青藏高原每到冬季就無法施工,所以施工人員都有冬休。但是,張魯新卻顧不上。他把冬休期當成深入研究青藏鐵路凍土問題的好機會。短短幾年間,張魯新參加和主持完成了“凍土區混凝土灌注樁樁周地基回凍時間的研究”、“青藏鐵路片石通風路堤片石粒徑范圍及長期效果的數值模擬研究”、“熱棒冷卻多年凍土地基效果的分析研究”等大量的研究課題,并陸續應用到施工中。正是依靠這些科研成果,青藏鐵路建設者們一路穿越曾經不可逾越的凍土巔峰,讓鋼軌一米一米伸向了拉薩。
據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青藏鐵路多項凍土工程措施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2004年9月,中外凍土專家在蘭州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多年凍土工程會議上考察了建設中的青藏鐵路,認為青藏鐵路采取保護凍土的設計原則正確,主要工程措施可靠,能夠保證安全穩定。
●關懷從你我做起
建設青藏鐵路的困難并不完全在于地理環境的復雜。遠處的雪山和稀薄的空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正身處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青藏鐵路沿線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面的50%左右,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如何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下確保建設者生命安全,同樣是一項沒有成功范例的世界性難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各參建單位嚴格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堅持做到“兵馬未動,保障先行”,嚴格遵循高原規律。各單位對所有參建人員進行嚴格體檢,在低海拔地區適應后逐步“階梯式”升高,嚴格限制作業時間和勞動強度,免費發放防寒用品和抗缺氧藥物。同時,在全線建立了三級醫療保障體系,配置了先進適用的常規醫療設備和醫用高壓氧艙等,構建起道道堅固的安全防線,創造了參建人員無一例高原病死亡的奇跡。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侖山隧道施工階段,施工人員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在風火山隧道施工中,中鐵二十局建成大型制氧站,將氧氣輸向施工隧道,使洞內氧氣含量達到80%左右,工地海拔相當于下降了1000米。用他們的話說,要建設高質量的工程,也要建設者的健康。
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參建單位對職工關懷備至。為了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參建單位紛紛為職工宿舍配發了電視機、圖書、象棋等文體用品,有的單位還將上場職工家屬的問候錄制成專題片,在工地巡回播放。為了讓職工吃上可口的飯菜,建設單位在格爾木市和拉薩設立凈菜場,每天將加工好的饅頭和新鮮蔬菜運到幾百公里外的施工點,這些生活保障車被職工親切稱作“快樂的大篷車”。
●破解生態難題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原始獨特、敏感脆弱,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6攝氏度,植被破壞后很難恢復。這里同時又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五大水系的發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雪豹等國家珍稀動物的棲息地。如何才能不讓鐵路打擾高原的寧靜?為切實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鐵道部創造性地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引入工程環境監理制度,全面加強對青藏鐵路建設設計和施工階段的環境管理,著力控制施工階段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工程建設實行全過程環境管理。由于管理制度和環保措施到位,環境管理基本實現了程序化、規范化運作,青藏鐵路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其環境管理模式和經驗對在全國開展施工期工程環境監理制度具有示范意義??蒲腥藛T經過多年的采樣、調查,終于在海拔4300米至4500米高度地段種植和移植草皮獲得成功。青藏鐵路唐古拉山以南段大面積種植和移植草皮,對幫助鐵路沿線恢復生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移植草皮的同時,建設者還有效地保護了被稱為“高原腎臟”的高原濕地。規劃中的青藏鐵路古露車站位于西藏自治區北部羌塘草原,需要占用14萬平方米的濕地。建設者先在原濕地旁植被稀疏處挖出與濕地等高的洼地,將濕地水引入其中,營造濕地環境,再將車站用地上的牧草連根挖出半米深,一塊塊植入人工濕地內。“人造濕地”建成后,經過3年觀測和比較,目前古露濕地草皮移植成活率達98%以上,已與高原自然濕地基本適應。這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寒地帶人造濕地獲得成功。
在線路所經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護區,有關部門還嚴格控制廢棄物排放。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或使用燃油鍋爐,或采用太陽能等環保型能源。客車將采用封閉式車體,車上垃圾在指定點車站定點排放,集中處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要經處理達標排放。另外,考慮到野生動物保護,各參建隊伍還要求在施工及運營中對職工進行法制教育,嚴禁捕殺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植物;還提出要在野生動物可能出設的地區增設野生動物通道,以保證它們千百年來的生活不被打擾。
國家環??偩?、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多次檢查后認為,青藏鐵路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環保的經驗,填補了我國大型工程環保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建成后的青藏鐵路不僅不會成為生態環境的“破壞者”,反而會給雪域高原增添一道綠色長廊。
●構筑青藏人民的幸福路
在西寧到格爾木的列車上,說起鐵路通車,做生意的布瑪樂呵呵的。布瑪有間不大的作坊,專門制作西藏傳統的手工藝品。他說:“鐵路開通后,運輸成本肯定會降低,我打算把我的手工藝品運到內地和海外,讓西藏傳統文化走得更遠。”
寥寥數語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青藏鐵路沿線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沿線經過青海湖、昆侖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等著名景區景點,是一條充滿神秘色彩的頂級旅游風景線。過去,由于交通瓶頸的制約,青藏高原旅游業發展受到影響,丟失了一些潛在的旅游客源。“青藏鐵路的通車,使得西藏旅游迎來‘鐵路時代’,制約西藏旅游發展的交通瓶頸將被打破。”西藏自治區旅游局的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旅游產業正在成為西藏的支柱產業之一。西藏社科院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合作進行的研究課題表明,青藏鐵路投入運營后,旅游人數年均增長率將可能提高30%左右,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數有望達到528萬人左右,旅游產業直接收入可達58億元。另一方面,青藏鐵路開通后,西藏貨物運輸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據預測,青藏鐵路投入運營后,火車單向貨流密度就達500萬噸。有專家預計未來75%的貨運量將由鐵路承擔,這將大大降低進出藏物資運輸成本,從而引導西藏商品零售價和物價總水平下降,減少西藏居民的消費支出,提高實際生活水平?;谠撛?,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專家表示,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直接受益者是西藏的老百姓。
如今,西藏經濟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時期。最新統計顯示:西藏生產總值2004年突破200億元,達到211.54億元。進入新世紀以來,西藏的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達12.5%,在西部各省區市中位居第三。分析人士指出,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對西藏經濟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將從根本上提升西藏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西藏經濟從供給型、輸血型向市場型、造血型轉變,進而為西部大開發乃至全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