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煤荒!油荒!多種能源供應緊張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近幾年來,中國經濟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是這兩位數增長的代價是高耗能。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這使得能源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2005年耗能首次下降
2005年,中國政府已經把降低能耗作為首要任務。有數據顯示:相對2004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量增長15.3%,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消費總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0.5%;同時,2005年中國原油和成品油的凈進口也減少了5.3%,而2004年則增長了36.5%。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情況說明,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得到了一些緩解——煤炭供應有所緩和;拉閘限電省份從年初的26個,回落到年底的7個;東南沿海等地的油品緊張暫時緩解。專家分析認為,這些成果主要應該歸功于正在進行的“結構調整”。
從總體看,中國能源開發與節約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
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為例,2003年按現行匯率計算的每百萬美元能耗,中國為1184噸標準煤,比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分別高2.3倍、4.5倍、8倍和0.3倍。
從單位產品能耗與通用耗能設備的能源效率看,中國能源效率偏低的狀況就更加突出。按照有關部門的研究分析,2000年我國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其中,火電供電煤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4%,銅冶煉綜合能耗高65%,水泥綜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綜合能耗高31.2%,紙和紙板綜合能耗高120%。2000年,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中小電動機平均效率87%,風機、水泵平均設計效率75%,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5個百分點,系統運行效率低近20個百分點;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水平比歐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國整體水平低10%;載貨汽車百噸公里油耗7.6升,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倍以上。
有專家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節能優先不能自動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效果目前仍難以預料;高能耗工業有可能繼續發展;土地、礦產資源以及環境代價巨大。產業結構和終端需求的變化如果繼續向高能耗方向發展,僅僅靠技術性節能難以解決問題。如果不切實采取全面而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難以實現。
專家普遍認為,“結構調整”沒有足夠的政策措施作為“抓手”,很難持續發揮作用。
節能成為硬指標
把能耗降下來,是“十一五”規劃的硬指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時期,資源利用效率要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這是國家首次把節能降耗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為落實《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發改委已經啟動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通過這十大工程,“十一五”期間將實現節約2.4億噸標準煤的目標。
據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正在編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方案和“十一五”期間的分年度實施計劃等。今年國家將重點推進節約和替代石油、余熱余壓利用、熱電聯產、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等六項重點節能工程,并將重大項目列入國債投資(預算內資金)的支持重點。
CIEN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據悉:從2006年起國家統計局將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區萬元GDP能耗及降低率;同時,我國正在探索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令人欣喜的是,全國各地都把降低能耗寫進了“十一五”。CIEN記者了解到,重慶市“十一五”規劃將GDP增速預定在10%,比“十五”期間的平均增速調低了0.8個百分點;要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年均降低4.4個百分點,而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0%、80%、90%,比“十五”末分別提高8個、20個和20個百分點。
陜西省“十一五”規劃與“十五”規劃相比,增加了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等指標,減少了對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陜西省“十一五”規劃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其間陜西省將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區域熱電聯產、建筑節能、余熱余壓利用、政府機關節能、綠色照明、燃煤工業鍋爐改造、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等八大工程。此外,陜西省還將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考核體系,加大標準、計量、價格、生產許可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建立節能降耗統計發布制度。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周大地、郁聰、朱躍中撰文建議“十一五”期間節能領域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效目標;向低能耗方向有效調整產業結構;向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方向引導社會能源需求;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節能和提高能效的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會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體系。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把節能寫進“十一五”規劃,正朝著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