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失去石油,人類將會怎樣?”當絕大多數國家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時,瑞典卻出人意料地宣布:到2020年,瑞典將結束對石油的依賴,而且還不需要增建核電廠。此言一出,便引起世界的矚目。
“戒油”,瑞典能源戰略的選擇
“也許我們將重新考慮買一輛喝酒精的汽車。”位于瑞典南部大學城隆德的社會學教授彼得·達爾豪格,在回復本報記者的郵件時這樣寫道。
彼得有這樣的想法緣于政府的一項新計劃。瑞典政府日前出人意料地宣布,到2020年,瑞典將結束對石油的依賴,而且根據上世紀80年代公眾的一次公決,國家將不再新建新的核電站。宣布此項計劃的可持續發展部部長莫娜·薩赫林充滿信心地展望:“到那時,沒有一戶家庭會需要用石油取暖;沒有一個司機會被迫把石油作為唯一選擇;到那時,總會有比石油更好的替代能源。”
此言一出,贏得了不少環保組織的掌聲。而另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則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石油公司更是抱著觀望的態度。北歐石油天然氣領軍人物奧拉·莫頓·阿尼斯塔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鑒于對瑞典能源政策的細節不甚了了,不能發表什么特別的評論。但是,他依然充滿自信地說:“相信在未來幾十年,世界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我們的發展策略將秉持一貫。”
這樣的“漫不經心”并非毫無道理。要知道,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的60%是由石油和天然氣提供的。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經驗中,石油、天然氣及其相應的制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開汽車用汽油,開拖拉機用柴油,燒飯用天然氣……國際油價漲跌,牽動著老百姓的神經。石油生產國的一舉一動,也會在第一時間內成為世界新聞爭相報道的對象。
瑞典大約每兩個人就擁有一輛汽車,并且幾乎有半年的時間處在寒冷的冬季,對供熱的依賴極大。由于密集的能源工業需求,瑞典還是歐洲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所以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提出便引起了輿論的極大關注,人們紛紛猜測:如果15年后不再使用石油,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一向做事循規蹈矩的瑞典人,為何敢提出如此大膽的計劃?
莫娜在宣言中指出,終結對石油的依賴意味著瑞典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貢獻。她說:“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環境挑戰。為了減緩這種變化,必須減少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
無疑,一向注重環境保護的北歐國家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為,值得稱道。
但是,此間的能源戰略安全專家指出,瑞典此舉不但具有環保的意義,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也表明后工業化國家開始越來越減少對石油依賴的戰略選擇。
歷史上,對石油的占有與需求一直被作為衡量強國與弱國、大國與小國的重要標志。石油因此被稱為戰略產品。但是,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也有著另外的一面:對石油的需求越多,戰略上就越被動。
瑞典經濟曾在上個世紀70年遭遇國際油價上漲的打擊;近幾年來,直線上漲的油價引起了瑞典政府的警惕。
“我們要在精神上和技術上做好雙重準備,迎接一個缺油的世界,”瑞典可持續發展部的高級行政官員拉爾松說,“很多人說,未來五六年,每升汽油可能會漲到20瑞典克朗(約合2.5美元)。高油價時代會讓很多家庭無法承受。”目前,瑞典每升汽油的價格為11克朗(1.43美元,1.19歐元),是1996年時的3倍。卡特里娜颶風帶所導致的世界能源供給中斷和伴隨而來的油價暴漲使瑞典政府深信,現在正是放棄使用石油的最佳時機。
汽車“喝酒”,交通部門集體“戒油”
終結石油的目標固然勇敢,而如何實現,卻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瑞典人似乎做了充分的考慮。
根據世界通行的標準,瑞典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本身已是相當低的。據瑞典政府發布的報告稱,從1994年開始至今,工業用油的數量一直保持大體穩定,而工業產品產量卻提高了70%,這是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新能源的結果。傳統上用燃油鍋爐供暖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地利用地熱和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僅有8%的瑞典家庭在使用石油燃料采暖。
但是,交通部門仍然是實現“戒油”的最大挑戰。在瑞典路面上行駛的總計400萬輛機動車中,僅有1%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不過,好消息是,在政府多項措施的鼓勵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環保型汽車”銷售量去年翻了一番。
這些優惠措施包括政府優先購買環保型汽車,個人購車者可免繳廢氣排放及能源稅,還可以在一些城市免費停放,這會節省一筆不小的開銷。去年12月,瑞典議會通過一項法律,強制要求每個加油站至少提供一種可再生能源。換句話來說,讓汽車“喝酒”是瑞典人給交通部門開出的“戒油”藥方。
瑞典地廣人稀,絕大多數土地被森林和綠地覆蓋,除用于生產和生活外,還有大量的剩余和廢棄物,如枝杈、鋸末屑、秸稈等,這些存量巨大的可再生植物纖維,經微生物發酵后便可加工為燃料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15年后,這種生物酒精,將成為瑞典汽車的主要燃料。與傳統的汽油或柴油相比,純生物酒精燃料有兩大明顯優點:一是這種燃料的生產、運輸和燃燒后的排放,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二是相對于儲量有限的石油,生物酒精的原料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目前在世界各國,生物酒精燃料受到生產成本及價格偏高、配套交通工具研發滯后等阻礙,面臨著難以突破的市場瓶頸,但瑞典在發展生物酒精燃料問題上,卻依舊“底氣”十足。首先,瑞典人均占有的可再生資源數量居世界前列,生產酒精燃料的“彈藥”十分充足;其次,酒精燃料及配套汽車研發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瑞典的沃爾沃和薩博兩大汽車生產商研制的酒精燃料汽車較早便已投放市場。
政府的這些舉措,也得到了熱愛自然的瑞典民眾的支持。居住在斯德哥爾摩的自由撰稿人卡琳·林格黑爾這樣說:“自然需要人人珍愛,既然‘喝酒’的汽車更環保,我就選擇它!”
“廢料”取暖,生物能源再顯身手
在離斯德哥爾摩大約一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個名叫恩雪平的小城。對于游客來說,恩雪平的名氣遠不如鄰近的大學城烏普薩拉。但它也有值得驕傲的東西:恩雪平擁有了一座“生物熱能”電站,這座小城從此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這座熱電站以當地森林產業產生的廢料為原料,然后將其轉化為熱能和電能,解決了城中1.2萬多戶居民的取暖和用電問題。該電站的運行成本非常低,僅相當于燃料油發電站或天然氣發電站的運行成本。
電站需要大約4100萬歐元的投資,由小城財政和當地的電力公司瓦斯塔雷斯能源公司共同承擔。當地電力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埃迪約翰松指出:“用這種辦法來制造能源并不復雜,價格也不貴。它非常可行。”
這個生物熱電站坐落在小湖之畔,周圍森林環抱,頗有一番田園牧歌的意境。電站的主體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建筑,上面有眾多的凈化管道和螺旋式樓梯。和難聞的汽油燃料不同,儲存在一個大倉庫里的“生物燃料”散發出的是一種讓人感到非常舒服的植物香味,因為這種燃料就是由木頭刨花、樹皮和松樹鋸末混合而成的。高溫可以讓這些燃料變成碎粒,它們隨后被扔進鍋爐(溫度高達1000度),為能量的產生做出貢獻。這是一個相當完善的循環系統。當然,有一個問題始終存在:這些“生物燃料”的燃燒會產生出一種名叫鎘的重金屬,其數量還相當大。埃迪約翰松指出:“我們的再處理工序可以去掉大部分的鎘。”燃燒后的殘渣一般用作當地農村的肥料。
現在,這座生物熱能電站還增加了一套能夠生產“綠色汽油”的新設備。今后,這里的汽車就可以使用上林業廢料制成的燃料了。
當然,這樣的取暖方式由于受原料燃料運輸、地理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面積推廣有些難度。于是,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供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并極有可能在未來取代當前燃油供暖的地位。
在瑞典,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理非常嚴格。目前,瑞典年垃圾總量的一半約170萬噸采用焚燒法處理。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被瑞典人充分利用,特別是在冬季一些集中供暖的地區。在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就有1/2左右的暖氣供應來自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由于垃圾焚燒時政府規定了很高的環保要求,各焚燒廠也裝備有先進的煙氣清潔設備,所以不僅不會造成污染,還節約了大量的能源。瑞典專家指出,配合地熱傳導問題的解決,未來將可以徹底解決使用燃油供暖的問題。
有人說,我們在石油、天然氣、煤和原子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世界經濟。如今,地球上的人口已有61億,每過一分鐘,就又有148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每個人都需要食物、工作、汽車和冰箱,他們還需要廉價的能源。許多科學家指出,無論從生態學,還是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待今天的能源問題,我們都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尋找“未來燃料”的腳步。
無疑,瑞典邁向“無油時代”的道路,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