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認為是電力行業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電力脫硫,其地位正在被電力脫硝所取代。脫硝將成為今后2~3年內行業內新的利潤增長點。
“2年前脫硫企業的利潤率甚至達到50%以上,可現在只有10%不到,因此一些工程公司開始轉做脫硝,現在這方面的行業進入者還不多。”浙大網新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姓楊的工程師這樣告訴記者。
轉戰脫硝
楊所說的正是這些年電力脫硫工程公司集體面臨的困境。2004年年初,國內脫硫企業只有3~7家,到了年底,就發展到70~80家。盡管電力脫硫在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場——電廠煙氣脫硫是國家“十五”規劃的重點環保項目,國家新環保政策里明確規定要求新建火電廠必須同時安裝脫硫設施,同時專家預計,到2010年,我國至少有44萬MW的火電裝機容量需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總投資規模接近900億元——但既定的市場和蜂擁而至的進入者總會讓業內領先者感到不安。
因此2005年10月,在脫硫行業已經具有一定地位的浙大網新公司開始將部分資源投向了脫硝,但是卻首戰失利,在競標國華寧海電廠四號機組的脫硝項目中敗給了同樣地處杭州的浙江大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和上述兩家公司一樣,2005年下半年,一些電力脫硫公司開始著手轉型,或是產生了轉型的想法,目前已經有十家左右的公司進入了脫硝工程領域。“脫硝的業務合作模式和脫硫差不多,所以轉型還是比較簡單的。”浙江大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翁總工程師說。
“這個行業說起來進入壁壘并不高,和電廠的關系很重要。”浙大能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人士說。
市場潛力
在行業發展初期,脫硝公司要維持40%~50%的利潤率不在話下。
盡管國家環保總局還沒有將火電廠安裝煙氣脫硝裝置列入強制性的要求規定,一些電廠已經開始將脫硝成本計入公司的預算成本。
在今年1月份剛剛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上海外高橋電廠三期工程的84.6億元靜態總投資當中,就包含了脫硝費用2億元。
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西周鎮的大唐烏沙山發電廠一期四臺60萬千瓦機組也將在2007年完全建成投產,相關資料表明,該電廠機組也加裝或預留了鍋爐煙氣脫硝裝置。
“脫硝在我國還屬于新型環保技術,目前并沒有強制性要求火電廠必須安裝脫硝裝置,但現在火電廠容量達到200萬千瓦機組一般都會考慮上脫硝項目,國家環保總局雖然暫時還沒有明文規定,但是遲早會有的。”浙大能源的翁工程師這么說。
購買核心技術
浙大能源是國內最早進入脫硝行業的企業之一,與其他脫硝公司不同的是,浙大能源并沒有脫硫的項目經驗。這并不妨礙它獲得電力脫硝的首個大單——國華寧海電廠四號機組脫硝工程是國內首家煙氣脫硝示范工程,而這個工程就由浙大能源其外資合作方——日本日立公司聯合總包的。
目前存在的從事脫硝工程的公司大部分是從過去的脫硫公司業務衍變而來,也有一部分鍋爐廠在做脫硝,與脫硫一樣,脫硝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外方手里,這些外方諸如日本的日立,丹麥的Topsoe,AEE(奧地利能源),德國魯奇等等。理論上來講,國內企業要想進入這個行業,只要能夠找到一家合作的外方就可以開張,而外方單獨進入中國市場投資太大,成本太高,一般也會有找境內合作者合作。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的操作模式是,在第一次項目中,國內公司和合作外方聯合投標,以外方為投標主體,在項目中標后,具體由國內工程公司負責實施,收取一定的實施費。以后的項目招標工作由國內公司單獨進行,獨立建設實施,但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外方手里,每個項目都需要向外方以高額的價格支付核心技術的購買費(如某種催化劑),這個核心技術的價格往往非常昂貴,占到設備造價的25%以上。
◎ 名詞解釋:
電力脫硫、脫硝:
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燃煤火電廠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體。為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的排放,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規定新建火電廠必須配套安裝脫硫設備,但由于脫硝在我國還屬于新型環保技術,目前并沒有強制性要求火電廠必須安裝脫硝裝置。但很多企業已經瞄準了電力脫硝市場的商機,開始紛紛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