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過去5年的遼寧環保業績,遼寧環保界人士均能列出一串串:遼河治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循環經濟試點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環保投入逐年增加。至于具體的感覺就是遼寧的城市美了,藍天數量多了,水清澈了。
治理之前,眾多城市空氣和水質均達污染之最
長期形成的“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后,導致遼寧的眾多城市形象破舊不堪,尤其是空氣污染嚴重,已成北方煤煙型城市的污染典型。例如,本溪曾被稱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沈陽長期被列為“世界污染嚴重的十大城市”之一,還有鞍鋼上空的“紅爛漫”、撫順望花地區的刺鼻濃霧、阜新眾多矸石山排出的二氧化硫等都是各方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
另外,城市中的河道和湖泊,幾乎都成了排污溝,臭氣熏天。鞍山市內的3條河原本都有各自的名字,后來由于污染太重,當地人便用顏色分別稱之為紅水河、黃水河和黑水河。至于葫蘆島市的五里河,其污染程度已位居全國河流之最。
環保投入超過“九五”期間的1倍多,治理任務超額完成
為了能盡快讓遼寧人生產和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遼寧省在“十五”期間重點抓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尤其是城市空氣質量和重點流域水質的改善。考慮到全省城市環境質量的實際情況,在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上,遼寧省政府較慎重地規劃到75%一檔,即讓遼寧城市居民每年能享受到3/4天數的優良空氣。就是這樣較慎重的規劃,當時也引起許多人的懷疑,甚至連有些上級環保部門的同志都認為不太現實。結果,遼寧不僅完成了當初的規劃,還超額完成了任務。以2005年為例,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優良天數平均達到85.8%。
作為老工業基地、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密集的遼寧,能做到在全省的14個城市中實現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十五”期間,遼寧省環保投入呈逐年上升趨勢。僅以2001~2004年為例,全省環保投入總額達到516億元,超過“九五”期間環保總投入的1倍還多,主要投向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水污染治理上。
城市環境質量整體改善,重污染城市邁入環保模范城市行列
作為省會城市的沈陽,去年實現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7天的歷史最好紀錄,也標志著沈陽年度空氣質量告別“六五”期間的嚴重污染級、“七五”期間的重度污染級以及1993~2004年的中度污染,首度邁進輕度污染行列。
有“鋼都”之稱的鞍山,大氣污染治理的難度十分艱巨。但去年卻實現了284個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的好天,是鞍山市自1993年以來,空氣質量最好的一年。而且,鞍山市還一鼓作氣地向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沖刺。
曾有“煤都”之譽的撫順,通過開展“藍天白云行動”等活動,治理并削減了望花地區的撫順鋁廠、撫順特鋼廠和撫順新撫鋼廠等大型企業的污染負荷;百年老礦的撫順礦業集團公司全面實施循環經濟,目前這座空氣污染十分嚴重的城市環境已得到明顯改善。
此外,本溪、遼陽、丹東、葫蘆島、盤錦、錦州等城市,通過創建山水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生態城市等,城市環境質量均有了明顯改善。
治理經驗是高科技手段加上常規武器的密集使用
至于遼寧省在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方面的經驗,遼寧省環保局局長杜秋根簡單歸納為:除了運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外,主要還是靠常規武器的有效運用。
據了解,經過長達8年的努力,遼寧已建起了一個較完善的環境自動監測體系。通過遼寧省環保局的環境監測無線數據傳輸系統,可隨時調出省內任何一個城市子站的當天最新數據。同時,這一系統還對各市的主要污染企業實施高空監控,真正實現了將日常監管運籌于帷幄之中。
至于常規武器,主要指拆鍋爐、扒煙囪、集中供熱、搬遷污染企業及綠化等。“十五”以來,遼寧開展燃煤鍋爐整治,城區共拆除小鍋爐1萬多臺,扒掉煙囪6300多根,集中供熱面積達到3.8億平方米;從城市中心搬遷污染嚴重企業485家,眾多企業已相繼開展了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新建垃圾處理場4座,新增垃圾日處理能力445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49.4%,城市污水處理率也達到45.32%;全省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繼大連市之后,沈陽市又進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行列,丹東、盤錦、葫蘆島、鞍山、撫順、遼陽、錦州、營口8市也先后實施了創模行動,連縣級市的瓦房店也開始創模。
遼寧省在“十一五”期間,將以創建生態省為載體,顯著改善城市和重點流域的環境質量,讓4200萬遼寧人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