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電荒、水價上漲之后,2005年的最后一個月份,天然氣緊缺成了鄭州熱議的又一個話題。
先是一些市民發現,家用洗浴器里的水燒不熱了,接著做飯用的燃氣灶也打不著火了。后來,一些自備采暖設施的社區,因為天然氣壓力達不到而無法取暖,開始進入前所未有的“冷冬”。
12月12日,鄭州市政府向新聞媒體通報了鄭州天然氣的相關情況:鄭州市每天的用氣缺口在30萬立方米,預計春節期間每日的缺口將超過50萬立方米。同時,《河南省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應急方案》出臺。
幾乎與此同時,河南的安陽、開封、鶴壁、焦作、漯河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供氣緊張的局面。
誰造成了天然氣緊缺
對于鄭州市天然氣短缺的原因,鄭州燃氣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天然氣用氣規模劇增和西氣東輸計劃有變。
西氣東輸一期時,西氣東輸管道公司與鄭州燃氣公司簽訂了“2005年1.54億立方米、2006年1.7億立方米、2007年2億立方米”的供應協議。此外,又承諾在西氣東輸二期投放市場的50億立方米的供氣量中再給鄭州追加2億立方米的供應量。鄭州燃氣公司又在此基礎上向中石油提出了每年再增加2億立方米供應量的申請。
按此推算,2007年,西氣東輸供應鄭州的氣源指標將達到6億立方米。于是,“后氣十足”的鄭州開始大力鼓勵使用天然氣。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鄭州市天然氣居民用戶總量已達到53.2萬戶,工、商用戶1200多家,天然氣汽車已達5400多輛。用氣量也從2002年的9500萬立方米猛增到2004年的2.13億立方米。
但是,由于全國氣源緊張,為確保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的召開,西氣東輸二期供氣計劃發生重大調整,原計劃供應下游市場的50億立方米天然氣全部調往北京,致使西氣東輸承諾供應鄭州的每年2億立方米和鄭州申請增加的2億立方米的氣源指標均無法落實。
對于這樣的解釋,一些市民紛紛表示:“既然燃氣公司在年初就預算出鄭州將會出現天然氣缺口,為什么不進行及早預防?為什么還要發展新用戶?”
記者向鄭州燃氣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復述此問題時,該負責人說:“天然氣一直都夠用,只是進入冬季以后,由于燃氣取暖、鍋爐等設施的使用,使天然氣用量陡增,造成了天然氣臨時短缺。”
“燃氣公司應該均衡看待冬夏兩季的用氣峰谷差,他們不能因為夏季用氣量小,就發展大量用戶,而不考慮冬季用戶的利益。”因氣荒而享受不到暖氣服務的某公司負責人報怨道。
公用事業考驗政府行為
對于天然氣短缺而遭致市民抱怨,鄭州市燃氣公司也甚感委屈。該公司董事長閆國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燃氣公司來說,能夠盈利的只有車用燃氣,但現在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用氣,不得不把它們關停了。” 為了緩解用氣缺口,他們不得不從山西進煤層氣、從中油恒燃進壓縮天然氣,每立方米的價格都高于現在鄭州市居民用氣的價格。他表示:“作為上市公司,高價買低價賣的事誰都不會做,但我們保證春節之前燃氣價格不會上漲。” 對于企業“哭窮”和“春節后天然氣價格可能上漲”的暗示,河南財經學院教授郭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予反駁。他說,天然氣短缺形勢不是現在才顯現的,燃氣公司當初大量發展新用戶時,就應該考慮到用戶需求。雖然燃氣公司正在努力尋找氣源,但作為企業,就應該做好對未來市場的分析、預測和決策,提前簽訂購氣合同,對用戶負責,現在燃氣公司進高價氣只能說是自己的經營失策。 郭軍認為,燃氣公司眼下放在第一位的當是想方設法保證天然氣供給,絕不能拿數十萬天然氣用戶的利益做砝碼要挾有關部門,尋求政府給予補貼或其他。在此之前,曾有過燃氣公司以“天然氣緊缺”為借口將漲價的傳言,雖然傳言不可全信,但從中也可窺見壟斷行業的游戲規則。中石油管道局顧問潘家華教授也曾對媒體表示:“天然氣峰谷之差高達數倍,其根本原因不是缺氣,而是企業的規劃調度。最終的解決之道是——對缺氣的地方建立儲氣庫進行調峰,企業在規劃之初,管線與儲氣庫應該是連在一起考慮的。”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博士也說,天然氣短缺說明我們的政府宏觀調控能力還比較弱,不能夠未雨綢繆。天然氣供應量情況充分考量了一個政府對城市發展的宏觀把握能力,也暴露了城市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