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報訊(記者邢兆遠通訊員孫全暉)走進山東棗莊市,記者很難相信,昔日以“挖煤炭、造水泥”為主曾是煙塵密布的城市,如今變得“天藍、地綠、水清、氣純”。市委書記馬金忠說,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下決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了單純資源型經濟向循環型經濟的飛躍。
棗莊市地處山東南部,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建材資源,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
年來,他們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點、線、面”三個層次同步推進的思路,從資源型城市和產業結構特點出發,采取典型帶動、梯次推進的方式,分別在建材、煤化工、生物技術、食品、造紙、化工行業和工業園區建立了7家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在點上,以企業為單位,在企業內部形成循環鏈條,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切斷污染源。兗礦魯南化肥廠通過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形成了煤化工、熱電聯產、精細化工生態產業鏈。在線上,以行業、集團為單位,在行業、集團內部諸企業之間構筑循環鏈條;在畜禽養殖行業形成了“秸稈—畜禽—糞便—沼氣—發電—照明取暖”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生物技術行業,建立了淀粉渣生物發酵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在面上,棗莊人注意以全社會的資源綜合利用為主導,形成整個社會資源的循環流動,把循環經濟貫穿于生產、銷售、消費、回收、資源化、再利用的全過程。該市年產煤炭約3000萬噸,其副產品煤矸石曾是一大害,現在建起了20多家以煤矸石為燃料的熱電聯產企業,煤矸石變廢為寶,轉化為清凈能源。火力發電生產排放的廢渣,成為水泥生產的優質添加料,這里擁有80多家水泥廠,一年將電廠的600多萬噸廢渣全部吃光,年節約占用土地近3000畝,使全市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5%,形成了具有棗莊特色的煤炭—煤化工—火電—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循環經濟催生出海化薛城焦化廠等38家企業,成為新的一批循環經濟骨干企業。位于棗莊市境內的華電國際十里泉發電廠,是一家擁有7臺火力發電機組的特大型企業,如今這個廠的生產和生活廢水,全部回收處理補入生產設備的循環冷卻水系統。
而循環冷卻水系統排出的水又用于鍋爐沖灰沖渣,廠區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生產過程回收的約70萬噸廢渣和粉煤灰,又作為生產水泥的填加料,成了附近水泥廠的搶手貨。
圍繞“城鄉一體化、鄉村園林化”目標,棗莊狠抓了生態城市大環境建設,形成了“點、線、面、環”相結合的城市綠化體系,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各種園林景觀達30多處。開發起以“水”為主的臺兒莊古運河風景區,以“山”為主的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以“果”為主的12萬畝石榴園游覽區、以“花”為主的60萬平方公里紅荷濕地景區。同時,循環經濟產業鏈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這里,沒有廢物,只有資源。
十里泉發電廠實現生產和生活用水循環使用后,每年節約水資源費200多萬元。在該市的煤化工基地,一噸煤炭轉化為醋酸、甲醇、甲醛等化工產品后,經濟效益成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