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建中日前在河南省南陽市舉辦的“科學與中國”報告會上指出,能源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世界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將日益突出,節能和科學用能應是未來我國能源戰略的核心。
傳統用能方式無法支撐“一萬美元”社會
徐建中指出,現階段我國能源使用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需求增長快,供需矛盾尖銳。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曾以2000年為基點,對2020年我能源使用狀況進行情景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屆時,我國煤、石油用量要翻一番,天然氣用量將翻兩番。僅每年石油用量就達5億噸,有3億噸缺口。二是效率低下,浪費驚人。我國能源利用率比國際水平約低10%。我國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0%,能耗量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三是能源安全問題突出。
徐建中說,按照“三步走”的戰略規劃,2050年,我國將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萬美元,但在傳統用能方式下,即使是最低標準也難以支撐用能需求。
徐建中舉例,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達到人均GDP一萬美元標準,人均消耗8噸多標煤。到70年代,英國也達到這一水平,人均消耗標煤降到6噸多。到80年代,日本實現人均GDP一萬美元時,人均消耗標煤降到4.1噸。而韓國在90年代實現人均GDP一萬美元時,人均只用3.9噸標煤。
到2050年,我國人口將達16億,即使按日韓的標準,我國總能耗將達64億噸標煤,可我們最大的生產能力是30多億噸標煤。即使按最低的標準,也是沒法實現的。
徐建中說,我國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時,年能耗應降到40億噸至48億噸標煤,相對應的是人均2.5至3噸標煤。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要走新路,把節能和科學用能作為未來我國能源戰略的核心。
大力推進“科學用能”進程
徐建中指出,科學用能是要深入研究用能系統的合理配置和用能過程中物質與能量轉化的規律,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最終減少能源消耗。它是實現節能的根本途徑,是能源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學用能的研究內容包括能量和物質轉化的規律,用能的規劃,用能的系統、用能的技術、用能的方法、用能的管理、法律及政策等。
我國建筑耗能中“大材小用”問題突出。我國建筑能耗中80%是供冷供熱和供生活熱水,用太陽能、地熱能等低品位的能源可以達到相應效果,可我們大量使用的卻是高品位的電能,一些地方更是直接用柴油或煤燒鍋爐取暖或供熱水,把高品位能源“大材小用”。建筑節能完全可以通過熱泵技術將可再生能源和環境能源轉換為建筑物所需的冷和熱。
徐建中認為,可以用“溫度對口、梯級開發”進行建筑節能??梢韵扔酶邷囟鹊哪芰縼戆l電,把剩下的中溫、低溫能量再用來做其他的事,從而減少建筑供熱對化石燃料和電的依賴。美國目前正在發展不同于大電網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就是在一個小區域內建立能源系統,它由發電設備、供熱系統、制冷系統構成,能量分為高溫、中溫、低溫三個層次,可以實現“冷、熱、電”聯供,能量梯級利用。
交通系統是也耗能大戶,科學用能潛力很大。我國可以通過建立智能運輸系統,減少車輛數、運輸里程和堵車現象。也可以發展汽車動力,使用高效低污染內燃機與柴油機,或混和動力、燃料電池等。
重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徐建中說,可再生能源代表著能源發展的趨勢,我國應因地制宜發展。一是太陽能發電。我國有豐富的太陽能發電資源,西部地區幾萬平方公里面積太陽能熱發電產生的電力就可滿足全國2004年全年的電能消費。二是風力發電。我國有豐富的風電資源,陸上有2.53億千瓦,近海有7.5億千瓦。目前,世界風力發電技術基本成熟,從1993年到2003年增長率為29%,預計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占世界發電量的12%。三是生物能發電。用沼氣、生物質發電和生物質制液體燃料、生物質制氫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