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電新聞網
本網訊 重慶發電廠利用德國政府貸款引進的2臺20萬千瓦機組煙氣脫硫裝置,自2000年10月投入試運行以來,通過對運行設備不斷消化吸收,優化和完善,設備投入率不斷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減少。至今年5月,該煙氣脫硫裝置5年來共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達20萬噸,為重慶的藍天目標作出突出貢獻,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重慶發電廠2×20萬千瓦機組脫硫裝置系全套引進德國脫硫設備和脫硫技術,是在2臺20萬千瓦機組配套的鍋爐上,安裝一套共用的濕式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裝置,該裝置主要包括煙氣處理系統、石灰石漿制備系統、石膏脫水系統、工藝水供應系統及相應的電氣和監控系統,總投資4.82億元,是國家"九五"期間的重點工程,是原電力部確定的全國火電廠煙氣脫硫三個示范工程之一(另2個為北京一熱、浙江半山)。
該脫硫裝置運行有2個顯著特點:一是煙氣處理量在全國最大,每小時處理煙氣量達176萬標立方米;二是因重慶屬高硫煤區,燃煤含硫量平均在3.5%。再加上在試運行期間,德方BBC公司破產,德方專家撤走,都給這套裝置的運行帶來不少難度。但是重慶發電廠廣大干部職工克服困難,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如今已完全掌握該裝置的正常運行和維護檢修,備品備件也已逐漸走上國產化之路。去年10月,因煤質差,含硫量高,脫硫吸收塔損壞較嚴重,該廠利用13天時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對脫硫裝置進行了全面大修;今年4月7日上午8點,該廠脫硫裝置吸收塔與1號再循環管下部接口處發生泄漏,廠長肖劍波、副廠長王槐、總工姚一平現場指揮,制定堵漏方案,通過停運1號再循環泵、停運吸收塔#1攪拌器、改設吸收塔液位高度、將吸收塔坑側倒向吸收塔等措施,降低脫硫吸收塔內壓力,檢修職工連續奮戰,用一天多的時間于第二天下午14:20時將漏點成功堵住,確保了脫硫裝置的正常運行。據統計,重慶發電廠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減少,從2001年的24989噸/年,減少到2004年的8625.87噸/年;脫硫裝置投入率更是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4年脫硫裝置投入率分別為:64.2%,77.17%,90.33%,90.86%,各項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2005年1月至5月20日,在煤質含硫量偏高的情況下,投入率仍達到94.08%,脫硫量達到22862.32噸,對重慶大氣環境的改善作用明顯,社會效益十分巨大。
重慶發電廠煙氣脫硫裝置的正常運行,也使企業的發電成本大幅增加,脫硫裝置每運行一小時要耗電6460千瓦時,耗水175噸,耗氣35噸,耗石灰石20.1噸,但為了重慶市的藍天目標,重慶發電廠廣大干部職工都認為犧牲企業利益獲得了社會效益,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