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印發《進一步促進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文件提出,力爭到2028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確保2030年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形成8大產業集群,2家千億級龍頭企業,30家百億級、100家十億級節能環保企業梯隊,以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湖北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省生態環境廳 省發改委 省經信廳
關于印發《進一步促進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局,省直有關部門:
《進一步促進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 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2024年11月28日
進一步促進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
發展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我省節能環保產業能級,助力湖北制造強省建設,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第十二次黨代會和歷次全會部署,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深入實施節能環保產業三年行動,持續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8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確保2030年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形成8大產業集群,2家千億級龍頭企業,30家百億級、100家十億級節能環保企業梯隊,以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湖北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二、聚焦重點區域,發展壯大產業集群
(一)推動武漢綠色低碳產業邁向新高度。充分發揮武漢在工程設計領域競爭優勢,支持長江生態、湖北聯投集團、長江產業集團等鏈主企業面向全球開展工程總包業務,打造國際節能環保工程之都。依托中碳登集聚優勢,加速雙碳產業發展,引導碳金融、碳核算核查、碳認證、碳咨詢等碳市場龍頭企業集聚武漢,加快建設全國碳市場中心、全國碳金融中心、全球碳交易注冊登記中心。依托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國家級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基地,培育壯大節能裝備、新能源動力設備等節能低碳設備制造產業。依托蔡甸區千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到2030年,形成三千億級低碳環保產業集群。(武漢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湖北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打造襄陽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增長極。持續推進谷城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老河口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駱駝集團等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布局建設動力鋰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產業基地。支持廢舊汽車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壯大金屬資源循環利用規模,鼓勵引進廢舊高分子材料高值化利用項目。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襄陽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宜昌新能源電池循環利用產業聚鏈成群。支持宜化、興發、三寧等龍頭企業延伸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服務宜昌邦普全鏈條一體化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投產達效,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及報廢原材料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壯大。到2030年,形成宜昌千億級新能源電池循環利用產業集群。(宜昌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探索“當枝松宜東”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協同發展。發揮宜昌、荊門、荊州磷化工集聚優勢,推動氟硅化工耦合延伸和石油化工、煤化工轉型升級,構建完整綠色化工循環產業網絡。突破一批傳統磷化工所需的磷資源高效開發、清潔生產、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建設高端精細磷化工循環發展示范引領區。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宜昌市人民政府、荊州市人民政府、荊門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荊門“城市礦產”加工產業能級。利用好格林回收數字化平臺,依托格林美壯大鈷、鎳、銅、鎢等稀貴金屬循環利用產業、動力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業。布局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產業,打造國際能谷·鋰電小鎮。加快建設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國家示范城市。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城市礦產”加工產業集群。(荊門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鄂東高效節能和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效節能壓縮機、高效熱交換裝備、高效節能電器等產業鏈條。支持大冶有色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壯大稀貴金屬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依托大冶有色、鄂鋼等重點企業,暢通以舊換新綠色循環鏈條,促進廢舊汽車、家電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加快冶金渣綜合利用。推動黃石大冶湖高新區節能裝備產業集群、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到2030年,形成五百億高效節能和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集群。(黃石市人民政府、鄂州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荊州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向新提質。支持荊州打造華中綠色循環產業基地,以完整產業鏈推動荊州圍繞循環造紙、廢舊塑料、退役動力電池、稀貴金屬、廢舊電子電器循環利用等,打造“一區三園”格局,提升江陵新能源新材料基地、荊州經開區循環產業園、公安青吉工業園等建設水平。到2030年,形成五百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群。(荊州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動孝感再生資源產業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孝感市再生銅加工產業集聚規模效應,打造全省最大的再生銅加工生產基地,擴大在電子銅箔、電線電纜、線路板、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機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擦亮“中國生活衛生用紙(品)產業之都”金字招牌,構建廢紙高效回收利用循環體系,協同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壯大。提升大悟循環經濟產業園、孝昌再生資源產業園、漢川華中再生資源工業園等特色園區發展水平,支持孝感打造中部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到2030年,形成千億級再生資源加工產業集群。(孝感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聚焦重點領域,加快培育產業重要增長點
(九)延展高效節能低碳賽道。支持智能配電柜、制冷壓縮機等“湖北精品”節能設備輻射國際國內市場。聚焦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有序推進設備更新行動,全面提升能效、碳效水平,壯大工業高效節能產業。鼓勵節能家電頭部企業加大在鄂投資力度,打造中部節能家電產業制造基地。加快微電網、虛擬電廠、源網荷儲一體化、“光儲直柔”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加快鋰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新型儲能廣泛應用。加大互聯網在節能環保服務中的應用,鼓勵用能單位建立能源管理中心,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降碳“診斷+改造”,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平臺。(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服務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污染防治攻堅、美麗湖北建設等重點任務,系統謀劃并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城市更新,持續推進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污水管網“廠網一體”建設改造。以石化、煤化工、煤電、鋼鐵、建材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企業爭創環保績效A級,探索全流程規模化CCUS技術應用。穩妥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創新。挖掘新污染物監測及治理潛力,培育監測及治理裝備制造產業。在城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工業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推廣以環境治理為導向的環境托管服務。(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國資委、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提升資源循環利用能級。深入推進“兩新”,推廣“工業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加快完善廢舊家電家具、紡織品、廢塑料等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提升秸稈、禽畜糞便等農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建筑垃圾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產業化推廣。建立健全磷石膏制品及應用標準體系,推進磷石膏在綠色建材等領域的綜合利用。探索開展退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光伏組件、風電機組等回收利用。推進武漢、襄陽、黃石、宜昌全國“無廢城市”建設。持續開展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面開展綠色循環化改造。(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提升綠色交通車船和設備制造動能。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電動化進程,鼓勵淘汰老舊汽車及內河航運船舶,完善全省充電設施布局。深化武漢、宜昌、荊州、黃岡等船舶產業基地試點示范,加速推進電化長江、電化漢江建設,支持研發、建造和應用特色水路旅游客運純電動游輪。支持東風氫能重卡開發,宜昌市開展氫能船舶試點示范,推動高速公路沿線加氫站建設。(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委軍民融合辦、有關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聚焦主體培育,提升產業整體能級
(十三)做大做強千億領軍企業。支持格林美、宜昌邦普等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市場知名度高、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戰略合作、并購重組企業等方式,打造千億級領軍企業。(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打造百億標桿企業。支持、引導三峽集團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湖北聯投集團、長江產業集團、盛隆電氣、都市環保等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在空間上集聚、業務上協作、資源上共享,培育30家穩健可靠、優勢明顯的百億級標桿企業。(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培育梯隊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梯隊,形成100家十億級規模的骨干企業。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加快培育駝鹿、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瞪羚企業。(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聚焦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提檔升級
(十六)強化科技攻關。圍繞低碳冶金、新污染物監測治理、磷石膏綜合利用、綠色智能船舶、氫能利用、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組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集中攻克及推廣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及裝備。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開展技術攻關,按規定給予一定補助。(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委軍民融合辦、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創新平臺及人才建設。依托高校院所等鏈創平臺科研優勢,支持節能環保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建設和以鏈主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臺建設。推進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融合創新,建立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科技引領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統籌推進全省節能環保領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速成果轉化。支持成立省節能環保產業協會聯盟,開展“政產學研金服用”研發共享平臺試點,組織節能環保企業及高校院所參加各種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強化節能環保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發揮“鏈長+鏈主+鏈創”機制作用,壓實節能環保產業相關部門責任,推進重大事項,形成工作合力,鼓勵地市州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產業發展促進方案,細化工作舉措,推動政策落實。強化金融支持,充分發揮綠色低碳發展母基金、楚天鳳鳴科創天使母基金的作用,加大對節能環保企業、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中央節能減排等部委專項資金對“兩新”支持,擴大產業市場空間;用好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節能環保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加強對節能環保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挖掘培育,統籌安排資金給予獎勵支持;鼓勵企業使用節能環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按規定給予獎勵;通過競爭立項、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遴選產業鏈供應鏈關鍵重大項目,激勵突破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瓶頸;支持創建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對新獲批的節能環保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給予配套支持。支持本地企業加強國際綠色投資和貿易合作,參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深化務實國際合作。(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委金融辦、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湖北證監局、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