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臨安區的一家“無廢工廠”在屋頂上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固體廢物和化學品環境管理是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日前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郭伊均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強化危險廢物監管納入中央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扎實推動新污染物治理,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生態環境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1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8個地區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計劃建設3700余項工程項目,投資超過1萬億元;2023年,我國典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22.58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3.32%,較2012年提高了10.52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底,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超過2億噸/年,較2020年增長了50%,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量總體匹配。
郭伊均說,經過6年實踐,“無廢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其中,吉林、重慶等地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各地以機關、企業、學校為對象,逐步形成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的“無廢”文化傳播鏈。
“無廢城市”建設也助推污染的源頭減量。2023年,除了4個直轄市,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109個地級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2020年下降6.8%。
此外,我國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持續提升。生態環境部推進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已有70余萬家企業被納入信息系統,較2018年系統啟動時增加了近15倍;推進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全國已有1000多家收集試點單位,服務了近30萬家小微企業,有效破解危險廢物收集難題。
據統計,我國連續15年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平均每年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問題約10萬個;2020年起,連續組織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涉及危險廢物的行政處罰案件超過1.7萬件,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犯罪案件4215件,危險廢物非法傾倒案件高發態勢得到了遏制。
郭伊均說,生態環境部還開展了新污染物環境風險摸底調查,篩選出4000余種具有高危害、高環境檢出的化學物質,完成122個行業,7萬余家企業的化學物質生產使用情況摸底調查;聚焦“治未病”,將新污染物治理要求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綜合決策參考,促進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全面淘汰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對14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采取禁用、限用等措施,啟動了一批新污染物治理試點示范等。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