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是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意識的重要活動。
近日,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修訂發布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包括生態環境監測、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等四類環保設施。
工作指南提出,各地要緊密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點工作領域,推進四類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開放點位包括空氣、地表水、噪聲、輻射等監測站點,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工藝、監控設施,以及相關廢水、煙氣排放和焚燒爐運行工況等自動監測數據,有條件的還可設立參觀展廳或者展館,向公眾講解普遍關心的處理工藝、處理效果、監測程序、最終去向等生態環境問題,可以設計不同的展示形式和互動環節。
根據要求,開放單位每兩個月在線下至少開放1次,可根據自身接待能力及開放水平,視公眾參訪需求,逐步增加開放頻次。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開放單位應加強監督管理、考核檢查,確保開放設施的安全、穩定、達標運行。
據了解,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共有2101家環保設施單位向公眾開放,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已累計接待線上線下參訪公眾超過2.15億人次。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 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從2017年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讓社會公眾近距離、直觀了解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這項活動已成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間的一座重要溝通橋梁。
7月24日下午,一場關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例行科普宣傳活動,在江蘇省蘇州市福星污水處理廠進行。來自附近社區的10多位市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沉浸式體驗了一滴污水由污變清的全過程。
這家污水處理廠建于2003年,主要處理蘇州古城區西南片區約58平方公里的城鎮生活污水,服務人口約50萬人。曾有一段時期,周圍居民對身邊出現的污水處理廠,表現出排斥、不理解的心理,但通過向公眾開放,邀請居民走進廠區,現場實地參觀污水由“臟”變“凈”的全過程,了解到了污水的來源、污水的處理和最后的循環利用等系列環節,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了污水處理中的科技含量以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蘇州市民 吳采蓮:我不僅了解到了污水處理的歷史,還了解到了污水處理的一些高科技、黑科技。我也希望成為一名志愿者,積極引導大家一起來參與環保生活。
蘇州市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以來,現在共有8家單位入選了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另外還有20多家目錄外單位也同樣對外開放,覆蓋了鋼鐵、電力、石化、紡織、造紙等領域。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 王志斌:對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透明度,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意識,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都起到積極作用。下一步將按照這次新修訂發布的工作指南,進一步提高開放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努力打造蘇州開放樣板。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