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對干旱的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連接帶上,一場暴雨從天而降。黎偉標/攝
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強降水頻繁襲擊全球各地。與此同時,全球許多地區的干旱顯著增加,嚴重影響到水資源和能源供應,觸發野火等災害。7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文霞、研究員周天軍等與英國氣象局學者合作在《科學》發表文章,指出過去百年來,全球陸地降水變率顯著增強,并可歸因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
該研究利用國際上所有可公開獲取的逐日降水觀測資料,通過嚴格篩選和系統分析,揭示了自1900年以來,在觀測資料充足地區,全球約75%的陸地上降水變率已增強,其中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東部最為顯著。降水變率的增強涵蓋了多個時間尺度,包括天氣尺度、月尺度和季節內尺度。就全球平均而言,逐日降水變率正在以1.2%/10年的速率增強。
為理解上述現象背后的物理原因,研究團隊基于一個兩層約化水汽收支動力診斷模型和最優指紋檢測歸因法,研究發現降水變率的增強可歸因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由熱力作用主導。溫室氣體增溫導致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使降水異常幅度增大、變率增強。同時,大氣環流的變化也在年代際尺度上影響降水變率,這種動力作用存在明顯的區域特征。
“此前,我們僅在氣候預估研究中發現降水變率未來將隨增溫而增強,現在我們基于歷史觀測資料發現,隨著人為氣候變暖的加劇,降水變率百年來已經增強。綜合觀測分析、物理過程診斷和檢測歸因,這項研究為認識全球變暖對降水的影響提供了新認識,為深化多尺度水循環變化機制研究提供了新證據。”張文霞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p0212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