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刁雯蕙、陳歡歡)海水直接制氫面臨海水多場耦合復雜工況帶來的波動性等難題,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團隊提出抵抗真實大海不可控海洋波動環境的海水直接制氫新路徑與技術。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通過研究不同海水組分濃度變化導致的界面蒸汽壓差差異,該團隊闡明了濃度動態變化下相變遷移過程的自調控自適應機制,揭示了在不同海浪波形、波高、波寬條件下相變遷移過程的規律與影響機制。研究表明,海浪一定程度的沖擊有利于防止界面濃度極化,從而提升相變傳質效果。
研究人員建立了真實海浪波動下的相變遷移海水制氫理論模型,并在實驗室模擬的海洋環境下,實現了500小時以上的穩定性,且未發生催化劑腐蝕等,充分驗證了電解系統、防水透氣層等核心關鍵部件在復雜環境下的耐受性與抵御力,為在真實大海不可控波動環境下規模化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提供理論指導,并奠定產業化發展基礎。
為驗證相變遷移海水制氫技術在真實大海中的可行性,謝和平團隊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設計研制了1.2標準立方米每小時的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漂浮平臺。該平臺在福建省興化灣3到8級大風、0.3到0.9米海浪干擾下,與海上風電直接對接,連續穩定運行10天,海水雜質離子阻隔率達99.99%以上,制氫純度達到99.9%至99.99%。
該研究推動了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全新原理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構建了“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資源利用-氫能生產”為一體的全新海洋綠氫產業體系,有望形成無淡化、無額外催化劑工程、無海水輸運、無污染處理的無額外能耗原位海水直接電解制氫全新模式,將“海水資源”轉化為“海水能源”。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