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旨在匯聚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探討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的防控與預警治理,尋求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實現新污染物標本兼治,防范環境與健康風險,建立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共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此屆大會由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主辦,主題為“加強新污染物科技支撐,建設美麗健康中國”。大會得到了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5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以及南方醫科大學、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所等52家單位的聯辦支持。此外,還有15家企業參與大會的產學研交流。大會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鴻志致介紹,此次大會將通過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的交流合作,探索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的防控與預警治理,尋求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會議主題集中在新污染物的監測、篩查、治理和防控等方面,除開幕式和主旨報告外,設有59個專題論壇,包括大氣、水環境、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風險監測、生殖健康等議題,并設有研究生論壇和新污染物研究成果展示墻。同時,還將舉辦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儀器成果展,展示創新成果和解決方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主旨報告環節,歐洲科學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學副校長金雙根發表了題為“基于神經網絡長江干流水質多源遙感反演與時空變化特征”的報告。他表示需要構建湖泊、長江、岸線的總氮、總磷等機理模型,研究高精度高分辨率近實時監測技術,建立長江干流多要素一體化觀測體系,并聯合天空地—天水環境反延和異常監測。此外,還需要建立長江干流水環境水生態監測信息平臺,揭示長江干流水生態環境時空變化規律和成因。
在實踐中,BP神經網絡被證明優于其他神經網絡方法。在進行光譜特征構建時,不同區域的遙感影像光譜特征與總氮、總磷參數的相關性各不相同。利用神經網絡算法基于多源遙感數據構建總氮總磷濃度遙感反延模型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生態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于云江作了“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防控技術初探與思考”的報告。他指出新污染物治理的篩評控實際上和污染物的環境健康風險防控思路一脈相承。他認為新污染物監測重點是暴露監測,它是連接環境和健康效應的橋梁,也是評估環境污染暴露水平和健康風險的基礎。為構建我國典型行業環境健康風險監測指標體系,需篩選暴露標志物并建立毒性數據庫,以保護人群健康。實施綠色替代評估需深入評估經濟和社會可行性,希望政府出臺明確標準和政策引導,加大科技支撐力度,解決關鍵技術與實踐問題。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主任劉大文作“美麗中國建設與有機新污染物治理”的主旨報告。他結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的關于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意見,從美麗中國建設和新污染物治理展開了論述。就如何做好美麗中國建設,提到了五個重大關系,一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二是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三是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四是外部因素和內生動力的,五是雙碳行動和自主行動的關系。隨著認識的深入以及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污染物分布廣,可被識別出的還會持續增加,在水、氣、土等各種環境截至中普遍存在,甚至在各種水生生物和人體血液、乳汁等中均有檢出。要打好新污染物防治攻堅戰,加強科技支撐,做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會議集結全國環境領域專家,共議新時代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難題與挑戰,分享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的新技術與成果。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