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舉辦的國際紅樹林保護高級別論壇近日在深圳開幕。記者了解到,我國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工作,目前,我國紅樹林面積比本世紀初增加了7200余公頃,徹底扭轉了其面積減少的趨勢,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
本次論壇是落實去年11月召開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成果的一次重要行動,也是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進一步凝聚全球共識,共同推進紅樹林保護事業。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或河流入海口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在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逐漸成為國際生態保育的焦點。
本次論壇共邀請到29個國家,以及《濕地公約》秘書處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的160名代表參加。論壇期間舉辦了部級圓桌會議、全體會議、各國紅樹林風光圖片展覽等多項活動,形成了一系列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成果,為進一步推進全球紅樹林保護事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部級圓桌會議上通過的《共同聲明》指出,倡導各國政府將紅樹林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納入國家規劃,以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論壇期間還設立了國際紅樹林保護專項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并支持開展紅樹林保護國際合作、科學研究、生態修復等項目。
自去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舉辦以來,中國政府充分發揮主席國和常委會主席作用,積極引導并深度參與公約重要事務,健全國際交流合作機制,籌建“國際紅樹林中心”,將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紅樹林、海草床和濱海鹽沼)作為工作重點,組織開展技術交流、信息共享、監測評估和援外培訓等,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服務和幫助;制定完善《濕地保護法》配套制度;加強濕地保護監督檢查,將濕地資源保護管理納入林長制考核評價體系;積極創建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完善濕地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開展國際重要濕地認定和國家重要濕地認定;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和濕地保護修復重大工程,以及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和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劃。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