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記者近日走訪全國多地看到,更環保的城市、更綠色的產業、更低碳的生活方式漸成氣候,各領域積極推動減碳實踐,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
從單體建筑到整體區域,能耗更低的環保城市
在重慶兩江新區翠渝路上,有一棟長滿花草的房子,名為“重慶房子”。滿墻盛開的三角梅煞是好看,還有金竹、常春藤等幾十種植物點綴著建筑外墻,配合屋頂栽種的綠植,讓這座建筑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重慶博建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黃瀟說:“夏天茂密的植物能幫助建筑隔熱、降溫,冬季植物枯萎了,陽光直射進來可滿足室內采光要求,再配合地道風系統、太陽能吸熱板、雨水收集池等,每平方米能節電40%到50%。”
能降耗的“重慶房子”并非個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超過90%。
各地正不斷推進綠色建筑從單體建筑向生態城區、低碳城市的推廣覆蓋。在上海前灘國際商務區,“節能型低碳環保城市”的可持續開發理念從一開始就寫進設計圖紙里。
“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工地時,我們就謀劃起前灘能源中心這個綜合智慧能源項目。”上海電力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園園說,能源中心以天然氣為基礎,采用冷熱電三聯供技術及蓄能技術,為區域內各單體建筑集中提供空調冷熱源,“把獨立分散的單體建筑的供能系統集成起來,實現集中供能、統一協調。目前區域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81.9%,節能35.6%。”
從園區到生產線,不斷升級的綠色產業
辦公區均采用水蓄冷集中能源站的空調方式,降低發電成本;公交、共享出行等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轉換銜接;保留濕地、瀑布等自然資源,大部分區域采用自然生態草溝排水……位于海南省澄邁縣的海南生態軟件園,正全方位探索綠色產業園區建設。園區負責人楊淳至介紹說,根據換算,每萬元產值碳排放僅兩公斤,“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值”。
從緊盯工業用地的“畝產GDP”,到算清單位產值碳排放的一本賬,產業園區關注點的變化體現出綠色發展理念正不斷走深走實。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低碳園區,推動電力、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
近期,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供氫項目已建成,正式投用后每天可供應高純氫6000多公斤,滿足超過300輛氫燃料汽車的加氫需求。
“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副產品氫氣,我們通過‘燃料電池車用氫氣純化成套技術’進行提純,成本低于常規氫氣生產30%以上。”川維化工副總工程師胡澤介紹。
變生產中的“附屬產物”為低碳環保的“主打產品”,石油化工行業不斷加快綠色轉型腳步。
與此同時,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行業發展迅猛。生態環境部5月29日公布的信息顯示,從今年1至4月的綜合環評審批情況來看,涉及光伏發電項目952個,同比增長132.2%;風電行業項目586個,同比增長36%。
從時尚到習慣,化為日常的低碳生活
上海市長寧區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有一張亮眼的綠色賬單:18年來,小區開展公共建筑用電節能減排,平均每月節電3.8萬千瓦時;開展廢水利用,通過建設管道將凈水系統的廢水排入景觀池,共節約用水超60000立方米;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通過濕垃圾堆肥,使得干濕垃圾循環利用率達到14.33%……
小區居民常會坐在一起聊一些綠色話題:回收的瓶瓶罐罐還能做點啥?如何在小區內搭建更適合昆蟲們生存的生態空間、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人們常說綠色生活方式是一種時尚,而我們希望通過長期實踐,將時尚變為習慣,讓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人們日常自然的選擇。”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陳磊說。
今年3月,《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這是一項創新性的自愿減排機制,對低碳行為進行積分獎勵,鼓勵公眾低碳生活。”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科技財務處處長張靜說,“比如,公眾選擇開新能源車或乘坐公交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按照碳普惠有關規定可獲取碳積分,兌換消費券、小禮品等獎勵。”
當前全國多個城市都開展了碳賬戶的創新探索,每個個體的減碳行為都將匯成全社會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力建設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