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陜西”,共筑“中國夢”。省委、省政府把環境治理提到發展的第一位來考慮,今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大氣污染治理。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硬,前所未有。
治污減霾,最好的辦法是“一減一加”:減少污染物生成,通過節能減排和荒沙治理,減少增量霧霾產生;增加生態產品供給,發揮生態系統功能,消除存量污染物。4月中旬,陜西省環保“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正式啟動;陜西林業治污減霾三年行動方案正式推出。
針對燃煤企業造成的大氣污染,陜西省環保決定實施“手術”式的減法治理:淘汰51家涉及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企業或生產設施,對8家重污染企業實施搬遷,對12家發電企業共26個機組,進行脫硝、脫硫、除塵設施改造。完成85家企業排污除塵設施技術改造。在西安、咸陽、渭南城區內,拆除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480臺,推廣使用高效節能微排放燃煤技術鍋爐,把人為污染源控制在最低限度。
至2015年,關中、陜北設區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同時,新建30個縣級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城市道路實施機械吸塵式清掃,減少揚塵污染。淘汰5萬輛老舊汽車,減少廢氣排放。在西安二環內建成“自行車服務網絡”,提倡綠色出行。
通過“鐵腕執法”、“鐵面問責”,對大氣污染“零容忍”,嚴查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還陜西以更多“藍天”。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不僅可以吸碳放氧,還能凈化空氣。濕地乃“地球之腎”,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土地沙化,則被認為是“地球的癌癥”,是形成沙塵天氣的“元兇”。陜西林業對癥下藥,開出三劑藥方:“清肺”、“強腎”、“治癌”。
如果說陜西環保側重的是“減法”治理,那么陜西林業則側重的是“加法”治理。
陜西林業治污減霾3年行動方案,以治氣、治污、治霾為目標,加大藥方“劑量”,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加強濕地保護恢復,加大荒沙治理。大力實施“三屏三帶、三園一庫”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構筑黃土高原人工林、秦巴山地森林、關中百萬畝濕地三個“生態屏障”,建造和鞏固長城沿線防風固沙林帶、長江水系防護林帶和黃河峽谷綠化帶。依托中國林博園、秦嶺中央公園、陜西苗木中心園區建設,推進關中大地園林化。讓雜草變灌叢、灌木變喬木、疏林變森林。力爭3年時間造林1200萬畝,恢復保護濕地220萬畝,治理荒沙30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前達到45%。
通過不懈地“清肺、強腎、治癌”,讓藍天白云擁抱三秦大地!
啟動“三化”戰略 綠染三秦
4月26日,陜南山地森林化建設正式啟動。這標志著陜西林業關中大地園林化、陜北高原大綠化、陜南山地森林化“三化”建設全面實施。
綠色是生命之舟。在“美麗陜西”建設中,陜西林業突出“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兩大主題,全力推進生態美“3·10”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實施“三化”戰略,加快了“綠染三秦,致富百姓”的步伐。
4月初,在鳳縣境內212省道沿線,數百熱火朝天植綠的身影,構成一幅別樣的風景。圍繞“秦嶺花谷”建設,鳳縣今年已在鐵路坡面、道路兩旁種植花草350畝,新栽各類綠化苗木4萬余株。這是陜西省關中大地園林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去年率先啟動的關中大地園林化建設,在5個市區實施村莊林陰化、渠路林帶化、農田林網化、河流濕地景觀生態化等8大建設項目。著力構建秦嶺山地水源涵養林生態景觀區、關中平原田園生態景觀區、渭北臺塬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區三大功能區。努力實現關中大地城市繁花似錦、郊區風景如畫、鄉村綠蔭環抱的目標。目前,全省千里綠色長廊建設已提前完成,累計建成綠色林帶7500公里。
陜北高原大綠化建設,以“百姓富、生態美”為主線,在保護好現有森林植被基礎上,將對三條長廊、四條河流、五個基地,以及20個環城景觀林等進行重點建設。在青銀高速、包茂高速和蘭青高速兩側,建成寬幅景觀型防護林帶956公里。對窟野河、無定河、延河、洛河兩側的河流,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建設紅棗、松柏林、樟子松、長柄扁桃、雜果“五大基地”,總面積達720萬畝。同時,建設20個環城景觀林,實現城市森林覆蓋率30%以上,鄉鎮、學校、廠礦、單位綠化覆蓋率35%以上。
以“黃色”基調著稱的陜北黃土高原區域,在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推動下,已實現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隨著陜北高原大綠化工程的加快實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陜北必將呈現出令人向往的全新景象。
陜南山地森林化建設,按照“一屏、兩區、三廊、四點、五片”林業生態格局,將全面綠化宜林荒山荒地,創建森林城市,綠化模范鄉鎮,力爭到2020年陜南山地造林綠化1100萬畝,名特優經濟林達到150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60%提高到70%。
今年陜西省將完成150個村“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造林400萬畝,治理濕地4萬畝,治理荒沙145萬畝,實現林業總產值650億元,在生態改善的同時,實現農民增收。
加快生態治理 追夢美麗
有水一片綠,無水一片黃。缺水,是制約“美麗陜西”的重要瓶頸。為解決缺水問題,陜西省正在加緊實施十大和十小水源工程建設。
陜西“南水北調”工程——“引漢濟渭”,不僅可以緩解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5個城市的工業缺水問題,讓近千萬人喝上干凈衛生的漢江水,恢復300萬至500萬畝農田灌溉,還能“解渴”缺水更為嚴重的陜北,加快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同時,有效改善渭河沿線生態……
張明發,白于山區王盤山鄉邵梁村人;賈來福,印臺區高樓河鄉賈家塬村人。他們都曾有一個夢想:不再喝苦咸水,喝上甜甜的自來水。如今,他們的夢想變為了現實。百姓夢想的軌跡,正在呈螺旋狀攀升,并升騰為一個更大的“陜西夢”:天旱地不旱,碧水伴藍天。
近年來,隨著西安環境的改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隨處可見。資料照片
陜西變綠了,也越來越美了,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陜西綠色版圖不斷擴張,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然而,頻頻發生的嚴重霧霾天氣,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還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更暴露出陜西省生態環境的脆弱。三秦兒女渴望“藍天白云”,寄托著“美麗陜西”的夢想……
寧可犧牲GDP,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近期,陜西省密集出臺一系列舉措,打響了建設“美麗陜西”的攻堅戰。
鐵心治污降霾 保衛藍天
一個個百姓夢想的實現,為圓“陜西夢”提供了自信。4月18日,從引漢濟渭辦公室傳來消息,號稱陜西“南水北調”的引漢濟渭工程,目前正在分兩步走:一步是準備項目的可研報告,一步是進行勘探試驗。在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出口勘探試驗洞,建設者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加緊施工。
陜西省重點水利工程渭河綜合治理,建設速度超出預期,建設成效十分明顯。渭河灘區綠化及親水景觀已完成11619畝,建設人工湖、濕地及親水平臺6049畝。眼下的渭河西安城市段草灘渭河兩岸,五光十色的春天盡收眼底。這里,已成為西安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堤固、洪暢、水清、岸綠、景美,是每一個陜西人對渭河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陜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經過4年工程建設,各治理區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陜北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4萬平方公里,每年減少入黃泥沙兩億噸。另外,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105座,設計日處理能力達314.4萬噸。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今年陜西省將全面完成43個農村連片整治示范縣(區)建設任務。
有夢就有希望,有夢就有力量。“美麗陜西”關乎每個陜西人的福祉,它不僅是“陜西夢”,也是“百姓夢”,需要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從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綠色出行,從義務植樹、愛護花木、愛護動物,從節能減排、綠色農業、循環經濟做起……
在不懈的追夢征程中,能有你我他的身影。
聲明:鍋爐信息網圖片及新聞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