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挑起重擔
和普通大學生一樣,1987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周建國分配到長沙鍋爐廠,成了一名專業技術人員。
工作不到3年,長沙鍋爐廠就承接一個其他鍋爐廠都不敢接受的項目——江西新余鋼鐵廠要為其設計制作純燃燒煉鋼高爐余氣的鍋爐。當時國內所有鍋爐廠都只生產燃煤鍋爐,這對長沙鍋爐廠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因為平時好學、肯鉆研,周建國的師傅,設計科長王小奇決定把新型鍋爐的核心部件——燃燒器的設計任務交給周建國。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個鍋爐廠家生產這種燃燒器。周建國大膽實踐,小心認證。
不到半年時間,周建國就設計了兩套方案。在這半年里,為了找準突破口,他翻資料、做實驗、鉆爐膛無數,每次進去就是好幾個小時。
鍋爐的爐膛是個悶罐。人進去不足1分鐘,身上的衣服全部濕透。再加上殘留的一氧化碳,隨時都有中毒的危險。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周建國硬是“拼了”。
產品終于按廠家的要求,順利生產出來。一次,在進行產品調試時,由于日夜監守現場,周建國突然心慌、頭暈、胸悶難忍,被同事緊急送至醫院后,被醫生診斷為過度疲勞導致的心律不齊,需臥床休息。可病情稍微好轉,戴上24小時動態心電圖儀,周建國又趕回工廠,投入了工作。
正是憑著這股子干勁,技術難題一個個被攻克。1991年9月,該鍋爐通過了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組織的鑒定。產品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周建國設計的燃燒器結構新穎,在我國工業鍋爐行業中屬于首創。這個項目的成功,也意味著燃煤鍋爐時代正式向燃氣鍋爐時代跨進。
創新科技,打造一流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周建國越走越扎實。1994~1995年,由他主持開發設計的SHS35-2.5/400-Y燃油鍋爐,填補了我國發電機組啟動鍋爐空白。產品投放市場后,占據了整個市場的70%份額,為企業新增產值7000萬元,新增利稅1500萬元。
2000年他主持設計的WDR1.5-0.7-12電熱鍋爐,也深受機關、學校的歡迎。
2003~2005年由他組織開發的SZS型燃油燃氣鍋爐,一年一個臺階,先后研發出了20t/h、35t/h、40t/h不同噸位的系列產品,使企業的產品研發登上了新高峰。
2007年,周建國作為企業談判代表之一,遠赴加拿大談判,引進了環保的秸稈燃料鍋爐技術,為公司打開了生物質燃料鍋爐的市場。
這時的周建國,已經完成了從一般技術人員到行業前沿高級工程師的華美轉身,帶出了一個近60人的研發團隊,并毫不吝嗇地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周建國的同事告訴我們,在企業生產的SZS燃油燃氣鍋爐的設計中,有80%是剛畢業分配來的大學生,為了教好這些徒弟,周建國幾乎把自己完全交給了企業。
從最初的燃料鍋爐——燃氣鍋爐——電啟動鍋爐——燃油鍋爐——生物質鍋爐——余熱利用鍋爐,周建國不僅見證了我國鍋爐產業的發展史,并為其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個月前,我省“城市垃圾焚燒發電技術交流會”在長沙市鍋爐廠舉行。與會專家在交流會上把“環保型余熱利用鍋爐”作為一個課題提出。這項變廢為寶、用焚燒垃圾后排放的熱量發電的技術在國外已經成功推廣,但在國內還不夠成熟。周建國說,在我國,雖然焚燒技術能夠達到要求,但在處理上還存在不足。會議前后,周建國做了大量基礎調研,“準備從吸收、引進入手,再進一步的創新”。
為了事業,舍棄太多
在工作上,周建國可以說問心無愧,盡心盡力,唯一覺得慚愧的就是陪家人的時間太少了,對他們照顧得不夠好。在研制硫磺制酸余熱鍋爐的關鍵時刻,周建國年僅4歲的孩子不慎被開水燙傷。把孩子送到醫院后,他的心卻還在研究項目上,久久放不下。心思細膩的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建國,你回去吧,全廠等著你的設計圖生產呢,節骨眼上,工廠不能沒有你啊,孩子這有我呢!”聽著妻子的話,當時周建國眼眶就紅了。望望孩子,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作為鍋爐行業頂級工程師,周建國可謂聲名響亮。近年來,同行業不少國企、民企做他的思想工作,用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待遇聘請他,但都被他婉言謝絕。“我是長沙鍋爐廠培養出來的,我不能見利忘義,我要盡我所能為企業做貢獻。”一句簡單而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周建國的心聲,也詮釋了他23年來堅持不懈、努力創新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