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美方頻頻炒作我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訪華前夕放話,對中國新能源行業“過剩產能外溢至全球感到擔憂”。隨后,《紐約時報》發表題為《敦促中國遏制綠色能源出口,耶倫面臨外交考驗》的文章,文中援引耶倫在訪華期間的話稱,中國廉價的綠色能源技術出口正在威脅美國試圖發展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行業,而拜登政府準備保護它們。
這一系列言論不僅反映出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焦慮,更折射出保護主義思維。面對美方政客的無端指責,新華社記者王迪邇推出脫口秀節目,用犀利的論點予以反擊。
從數據來看,據國際能源署測算,到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2022年的約4倍,而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2022年的4.5倍,可見當前新能源產能遠遠無法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物美價廉的中國新能源產品迎合了全球消費者對環保和高效能源的需求,應當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利好。
從經濟學常識來看,西方推崇了200多年的《國富論》明確提出,通過自由貿易,各國產品可以專注其比較優勢以提升生產效率,促進共同發展。面對“美式保護主義”,記者在本期脫口秀節目中說,美國可別忘了當年鋼鐵保護主義措施的教訓,到頭來既沒能挽救工作崗位,反倒提高了其他行業的成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