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的節能管理部門,過去叫“德州市節能監測中心”;自今年4月開始,它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德州市節能監察支隊”。這是山東省第一支節能監察隊伍,被群眾稱為“節能警察”。
德州的“節能警察”,一直以“韌勁”名聲在外。一開始,由于一些用能單位不熟悉節能方面的法規,總把監測人員當成“找麻煩”的,連門都不讓進。“節能警察”沒有什么硬的“執法”手段,只能頑強地死磨硬纏,一個個“釘子戶”,得靠監測人員的嘴皮攻下。
有一家印染廠,能源浪費十分嚴重,監測人員進不了門,就帶上儀器檢測該廠鍋爐排放的爐渣。這一測不要緊,發現爐渣中碳的含量竟然高達40%!按照國家當時的規定,最高含量也不得超過20%;而山東省的規定,不得超過10%。監測人員帶著檢測數據和有關法律法規上門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該企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山東省能源利用監測暫行規定》、《山東省鍋爐增容與運行節能管理辦法》,自稱“沒有聽說”過!經檢測發現,該廠能源浪費的主要癥結在于鍋爐的“心臟”———爐拱陳舊老化。同時,司爐工未經培訓,加煤隨心所欲,煤層厚度把握不準,且鼓風機不是風力過大把部分熱量吹散,就是風力過小導致燃燒不充分。改造的第一步是給鍋爐進行“手術”,而手術的費用要好幾十萬元。廠子以“效益不好”為由,舍不得花這筆錢。監測人員給他們算了一筆賬:鍋爐改造后,一年省下的煤炭,就賺回了“手術”的全部費用,這是天底下最合算的投資!此話不假,改造后,該廠的鍋爐每年節省標準煤達1300至1600噸,其價值數倍于鍋爐改造的投資!
德州市有兩千多臺鍋爐,是用能的主力。
有一段時期,一些單位熱衷于上臥式鍋爐,這種鍋爐本身不承擔壓力,不需要生產許可證,繞過了一切監管。要命的是,這種鍋爐的熱效率至多能達到50%,比立式鍋爐相差了至少20個百分點。然而,這種臥式鍋爐因價格便宜,一時間大興其道。一個四噸的臥式鍋爐,價格僅為十幾萬元,不到立式爐的四分之一。然而,細算起來,這種鍋爐浪費的能源驚人。按一個取暖季120天、每天運行10個小時計算,一臺鍋爐一年多燒至少200噸煤,而且是優質塊煤。即使只算經濟賬,使用這種鍋爐也并不合算。絕不能讓臥式鍋爐吞噬寶貴的能源!通過“節能警察”的廣泛宣傳,這股臥式鍋爐熱最終偃旗息鼓。
在執法中,德州的“節能警察”得罪了不少人,有的甚至把他們告上法庭。令節能監察支隊領導王世巖備感欣慰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敗訴過。有一起案件,一審敗訴,但二審反敗為勝。
其實,“節能警察”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能源的節省,說到底是為了“被執法者”的利益。對此,他們在推廣節能新技術方面表現更為充分。
德州市共有58家年耗能超5000噸標準煤的企業,是節能降耗的重中之重。“節能警察”們從抓基礎工作入手,指導、督促這些企業健全節能管理制度,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完善計量手段,建立考核制度,做好能耗定額考核。以這58戶企業為重點,德州全面組織實施節能示范工程,優選重大節能技術和節能裝備在全市推廣,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今年年初正式開工的德州晶華集團大壩公司,就是余熱利用的典型。該公司在水泥熟料生產線的窯頭及窯尾,白白排放了大量的中低溫余熱。通過技術改造,在旋窯生產線廠區建設余熱電站,既不需要新征一分土地,也不影響水泥生產線的正常運轉,每年獲得8200萬度電,可滿足該公司30%的用電,年節省標準煤兩萬八千多噸,僅此一項,年利潤達一千九百多萬元。而此項目的全部投資,僅為八千萬元出頭,只須運轉四五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資,而其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更是無法計算。
能源審計是德州能源監察的又一亮點,《山東省能源手冊》就是由德州市節能監測中心代山東省節能辦編制起草的。從去年年底開始,德州在山東省率先開展大規模能源審計,以幫助企業查找能源消耗中的問題,他們從管理制度、消耗定額、計量分析、進貨渠道,到能源存儲、加工轉換、最終使用等各個環節,為用能企業進行全方位“查體”。僅從審計的幾十家企業中,就發現了3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潛力。德州市節能監察支隊領導王世巖胸有成竹地說:這30萬噸的節能潛力,基本上都能得到實現,將達到兩個億!其興奮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