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能源依存度較高的柳州元老級企業,柳州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一直以來非常重視節能降耗工作,以創新的精神不斷開拓進取,積極探索實施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十五”期間,該公司的節能降耗更是取得長足進步,萬元產值耗煤、耗電、耗水分別比“九五”期間下降了45%、45%、82%,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而且為我市的“碧水藍天”工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迎難圖遠:依靠節約打破能源瓶頸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柳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能成說:“我們深知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圍繞節能降耗這一目標,突出抓好‘煤、電、水’三個關鍵生產要素做文章,是我們實施循環經濟行之有效的方法。”
煤是柳化的主要生產原料,它的綜合利用對企業控制生產成本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十五”初期,化肥產品競爭趨于白熱化,柳化生產的尿素價格一跌再跌。廖能成和他的同事們,果斷決定通過技術創新改造生產工藝,改燒運距近、價格低廉的貴州煤,以取代運距遠、價格昂貴的山西晉城煤。那段時間,柳化公司領導與技術人員一道蹲點生產現場,研究探索最佳工藝參數,成功解決了燒貴州煤的技術難題。此舉為柳化每年降低成本2000多萬元。
不遺余力、想方設法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是柳化市場制勝的成功經驗。柳化先后進行了合成氨系統凈化的全低溫變換新工藝的改造工程、凈化脫碳系統應用先進MDEA新技術取代能耗較高的苯菲爾脫碳技術,這兩項新技術應用和改造屬國內中型氮肥廠首家應用,風險性較大,全部改造投入2000多萬元,成功地解決了合成氨生產工藝中的消耗瓶頸,該項目當年收回投資、每年降低成本3000萬元。目前,柳化合成氨能耗在全國中型氮肥企業中最低,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原國家經貿委多次在柳化召開現場會,把柳化的經驗向全國中氮企業推廣。
曲徑通幽:憑借創新實現循環經濟
廖能成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循環經濟就是要求我們變換角度、開闊視野,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和解決企業遇到的資源緊缺、環境保護等問題。多年來,循環經濟對柳化發展作用巨大,可謂別開生面、別有洞天。”
一直以來,柳化就實行熱電聯產,這是循環經濟的最初階段。近年來,柳化更是在循環經濟方面做足了文章。生產蒸汽的鍋爐是耗煤的主要設備,柳化把原來的蒸汽鍋爐改造為循環流化床鍋爐,同時摻燒造氣爐渣,提高燃煤效率,年降成本3000萬元;柳化購進的原料造氣塊煤需要篩下30%的粉煤,以往粉煤只能作為鍋爐用煤,柳化自行設計一套裝置,將粉煤制成棒型煤用于造氣生產半水煤氣,變兩煤為一煤,年降成本2500萬元。對合成氨生產的廢氣利用更是遍地開花,以前只進行廢熱回收就排空的造氣爐吹風氣,柳化上馬2套吹風氣鍋爐,回收利用幾十臺造氣爐的吹風氣,每小時產生50多噸高壓蒸汽,年降成本2750萬元;二氧化碳氣體,則供給相應工序生產尿素、碳酸氫銨、純緘等,還通過凈化、壓縮等方法,生產出可供工業用和食品用的液態二氧化碳產品,年增利潤500萬元;柳化還從合成氨馳放氣中提取氫氣,用以生產雙氧水;對殼牌項目中的副產氣體氬氣進行回收,加以精餾提純生產工業液氬,上馬循環水裝置,降低新鮮水的使用量……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來,柳化利用廢氣,經過洗滌和去除有害成分,供員工做生活燃料氣,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使員工得到了實惠,一舉兩得,在我市可謂一枝獨秀。
多年來,柳化勇于創新,先后投入44818萬元用于技術改造工程,形成了循環經濟的格局,既有效地緩解了困擾企業的資源及環保問題,又為柳化開辟新的增長點,推動企業實現跳躍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