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8月9日電(記者柴驥程、傅丕毅)地方政府專門為一個工業園區制定的降低能耗并控制污染規劃,遭到當地數十家企業的公然抵制,政府幾大部門卻束手無策。
這件怪事發生在有“中國家紡第一鎮”之稱的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
現狀:熱效率銳減和污染源疊加
許村鎮位于河網密布的杭嘉湖平原上,是全國聞名的輕紡面料生產基地。印染紡織企業生產中需要大量供熱,許村工業園區內企業都自備了小噸位燃煤鍋爐。擁有小鍋爐的企業多達82家,小鍋爐110多臺。
據了解,許村工業園區內供熱小鍋爐年總耗煤量12萬到15萬噸,大部分小噸位鍋爐的熱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煤炭資源浪費極大。同時,鍋爐大多采用水膜除塵,脫硫率幾乎為零,嚴重污染環境。許村鎮黨委書記王記清介紹說,這么多污染源疊加在一起,許村的環境容量已經不堪重負,區域內水質長年處于劣五類,大氣污染狀況更無法估量。
為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進一步惡化,海寧市政府在2003年初便委托浙江省經濟建設規劃院制定了《海寧市許村工業園區熱力規劃》。該規劃建議海寧市政府實行區內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待集中供熱項目建成后,淘汰并拆除現有小鍋爐。海寧市政府批準了這個規劃,據此,嘉興市經貿委、浙江省經貿委相繼批準了許村工業園區內集中供熱項目──寶峰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
根據測算,集中供熱的大鍋爐采用先進技術,煤炭的熱能轉化率可以達到90%以上,整個園區的能耗可以減少40%左右。同時,產生的煙塵基本可以回收利用,污水集中處理,環境效益巨大。
阻擊:“倒逼”使政府監管形同虛設
然而,熱力規劃甫一出臺,便受到了區內眾多企業的抵制,領頭的是區內規模最大的印染企業——海寧龍洲印染有限公司,其煤炭消耗量占區內總消耗量的30%到40%。
龍洲公司從2004年開始便采取一系列違法手段抵制集中供熱,把小鍋爐改造成小火電廠,然后“倒逼”政府同意其脫離規劃自我運行。
令人不解的是,龍洲公司的“倒逼”行為都是在海寧市眾多監管部門的眼皮底下進行的。
龍洲公司阻擊規劃的第一步是把小鍋爐從一臺變成兩臺。海寧市環保局副局長鄔宏飛說:“龍洲公司原先向環保部門申報過一臺20噸鍋爐的改造項目,當時我們批準了,但同時規定,工業園區的熱電聯產項目正式啟動后,這臺20噸的小鍋爐就必須拆。但是,龍洲公司違法未批先建,最后建成了兩臺20噸鍋爐。”隨后,龍洲公司又擅自在鍋爐上安裝了兩臺1500千瓦的汽輪發電機組,一個違法的小火電廠基本成型。
直到2004年8月,海寧市政府才首次組織環保、經貿、供電、安監、消防等五大職能部門對其進行聯合執法。市經貿局向龍洲發出了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建設;市環保局發出了《環境違法行為改正通知書》;市供電局則通知龍洲不得擅自發電,否則將采取停止供電措施。
可是,三紙公文發出后,三個發文部門再也沒有采取任何處罰或者糾正措施。其余參與聯合執法的職能部門,連類似發文制止這樣形式上的舉措都沒有。
2005年6月13日,在投資2.3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時,龍洲公司的自備鍋爐也已經變成了一個違法的自備電廠。
效應:眾企業拖延觀望使規劃執行陷入僵局
有“龍頭企業”帶隊在前,許村工業園區內的其他企業也紛紛效仿,對規劃執行采取拖延觀望態度。一些印染企業主說,龍洲公司的鍋爐不拆,憑什么讓我們拆。有企業甚至揚言:不執行規劃,無非多消耗點能源,多增加點污染,對企業沒什么影響。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海寧市有關部門迄今還沒有出面拆除一臺小鍋爐,整個園區的節能和污染狀況并沒有因規劃而改善。
龍洲公司董事長俞炳良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自備電廠一直在脫離大電網發電,“企業的大網用電和自發電,基本各占一半。”嘉興市經貿委副主任吳海松介紹說,任何一個電廠在運行過程中必須和大電網并網,脫網運行的安全隱患很大,一旦鍋爐發生問題,還有可能引起爆炸。
俞炳良表示,他也了解脫網運行的危險性,一不小心還可能“倒送電”危及大電網和電力工人的安全。海寧市供電部門曾向其發出過“擅自發電就停止供電”的通知,但實際上并沒有采取行動。
對于種種怪現象,海寧市和嘉興市的一些干部給了記者一個曖昧的答案:“不同的領導有不同意見。”據了解,“不同領導”們對此事的看法截然相反:一種認為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不符合規劃、沒有經過批準的項目應立即喊停,依法處置;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己的事情,政府不應干預。
許村鎮黨委書記王記清身處“不同意見”的漩渦中心,他說,處理龍洲公司的問題,從法律角度而言并不復雜,是非也很明確,但實際操作中“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