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地方性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今年開始在深圳試行
9萬臺特種設備推行標準化管理
【本報訊】深圳擁有鍋爐、起重機、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近9萬臺,但負責這些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的監察人員僅17人。這種監管尷尬逼出了一個全國第一——市質監局經過
多年探索起草的《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成為全國首個關于特種設備使用、管理的地方性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記者昨天從《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推廣實施工作動員會上獲悉,今年起,我市將對特種設備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
特種設備監管尷尬重重
目前,深圳市共有在用特種設備近9萬臺、氣瓶146萬只、壓力管道1184公里,涉及使用單位1.6萬家。1.6萬家使用單位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其特種設備的操作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僅17人,人均監管特種設備5000余臺、氣瓶8萬多只、壓力管道近70公里。深圳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擁有特種設備最多,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量最弱。
而且,目前在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作為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部門,市質監局通過媒體對國家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政策法規均及時進行了公示、宣傳,然而,每當特種設備使用企業出現特種設備使用隱患而面臨處罰時,不少企業都表現出對國家政策法規不甚了解。特種設備使用者和監管者之間表現出這樣的尷尬:企業使用特種設備賺錢,特種設備出了事故政府買單。
全國首倡以標準化管理特種設備
面對尷尬,市質監局經過多年探索,已逐步形成一套運用標準化手段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并形成了全國首個關于特種設備使用、管理的地方性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
據介紹,《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濃縮了國家關于特種設備使用、管理的19個規章,以及400多個安全技術規范,并融合現代安全管理理念,對特種設備安全使用提出了可供標準化的評價方法。《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通過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可使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50家重點監控單位被選為試點
在昨天的會議上,記者了解到,今年起,市質監局開始試行《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并在全市范圍內選取了存在重大危險源的50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作為試點。按照規劃,2006年,該局將完成對50家試點單位的特種設備管理人員的標準化培訓,促其按照《特種設備使用和管理安全要求及評價》完成標準化自查,并完成對其的標準化復評及整改。通過試點,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根據設想,2008年前,全市特種設備重點監控特種設備標準化管理評價合格率不低于98%,評價等級達到2級以上的不低于80%;全面推行特種設備標準化工作,五年內至少在全市300家特種設備重點監控單位推廣標準化評價,按各單位特種設備實際情況實行分級分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