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
本報訊 蒲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堅持走技術革新、制度創新之路,實現了由主業虧損400萬元到利稅500萬元的飛躍,一個經營困難、虧損嚴重的企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蒲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有30余年歷史的老廠,企業科技含量低、基礎薄弱,加上傳統國有企業管理機制弊端,長期高成本低效率運行。2003年底,該企業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師敏上任后,企業從技術革新和制度創新入手,全面深化企業改革。
組織技術攻關,革新整改設備。該企業在全廠成立了技術革新小組,對爐、機、電三大專業的設備運行障礙進行了治理。特別是針對燃料顆粒大、鍋爐燃燒不完全、爐堂溫度低、承壓件磨損嚴重,結焦、滅火次數多的問題,他們革新改造了高細式粉碎機,使燃料粒度達到了循環流化床運行要求,為鍋爐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通過技術革新,運行了30余年的老機組產量超過了新投產機組,創造了建廠以來月、年發電量最高水平,設備利用小時達到6946小時,跨入全省行業上游水平。
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經濟效益。“煤荒”面前,他們創新出臺《燃料管理試行辦法》,嚴格燃料采選、定價、運輸、計量、驗收等規定。燃源上,他們跨縣域采選,從臨汾河底、鄉寧光華調運煤矸石。燃質上,他們實行煤源、煤場、爐前三級跟蹤化驗。價格上,他們以質定價,分厘必爭,年節約燃料費400余萬元,庫存量由過去不足燒3天變為可燒45天以上。在材料管理上,他們出臺《材料計劃購置管理辦法》,采購過程陽光作業,抵制采購腐敗。為了縮短設備檢修時間,提高設備利用小時,多發多供,實行了檢修“領導跟班制”和“工時計算制”,明確任務,量化指標,規定標準,嚴格驗收,考核兌現,現場獎罰。新機制使臨修由過去的7到8天,縮短到3天以內。大修由過去的50到60天,縮短到了28天。機制創新使企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截至今年10月底,公司發電量累計完成10595.55萬KWH,實現銷售收入2021萬元,實現安全運行天數2360天,公司全面扭虧,實現了安全、生產、效益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