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
隨著越來越多的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如何處置污水處理后產生的污泥,成為我省新的環境監管難題。12月7日至8日,省環保廳在無錫召開“全省水處理污泥處置利用現場會”,試圖為這一難題找到破解之道。
全省每天產生水處理污泥3.7萬噸
我省的污水處理廠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建成并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達到了234座,形成了日處理725萬噸污水的能力。但是,這些污水處理廠在改善水環境質量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難以處置的污泥。
據了解,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加上各企業自己的水處理設施,每天產生的水處理污泥多達3.7萬噸。這些污泥,基本上都是采取隨意外運、簡單填埋或堆放的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帶來了“二次污染”的威脅。
省環保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早期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沒有嚴格的污泥處置要求,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配備污泥處置設施;還有的污水處理廠為了節省運行費用,將已建成的污泥處置設施長期閑置。近年來,因為水處理污泥非法轉移、傾倒引起的污染糾紛和舉報大量增加,污泥不規范處置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技術創新 污泥也可以變成寶
在此次“全省水處理污泥處置利用現場會”上,有關部門精心推出了幾家企業資源化處置污泥的“創新之舉”,讓來自全省13個省轄市的眾多代表“大開眼界”。
素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聞名的吳江市盛澤鎮,擁有12座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的污泥量達850噸。2004年,盛澤水處理發展公司引進浙江大學的新技術,對產生的污泥采用深度脫水 烘干 造粒 干燥的方式進行處置,處置后生產的污泥顆粒,被廣泛用于制磚行業作為填充料,還被摻入煙煤中作為低值燃料,目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常熟鴿球印染公司于2004年5月建成日處理能力8000噸的污水處理設施,每天產生污泥50噸。為充分利用自身建有熱電廠這一優勢,該公司引進東南大學干燥技術研究中心的“旋流噴動”污泥干燥技術,利用熱電公司的煙氣余熱,對污泥進行干燥,干燥后的污泥再摻入原煤進鍋爐焚燒,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燃煤。
還有更妙的,金壇新利環保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微生物群落,竟然能將污泥改良成為肥料!他們的做法是:首先將污泥與蘑菇渣、菌種等原料進行混和;然后進入發酵車間,利用堆積發酵工藝,加入相關材料,使污泥去除毒性,釋放出有效養分;最后經高溫、高壓熱噴膨化造粒。試驗證實,其綜合肥效大大優于農家肥和等養分化肥。
加快污泥資源化處理需多管齊下
省環保廳近日明確提出了全省污泥資源化處置的目標:2006年底,13個市要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水處理污泥治理規劃,抓緊建設一批資源化處置示范工程;2007年,實現所有水處理污泥初步正常化管理,杜絕污泥的傾倒和隨意填埋;2008年,基本實現城市水處理污泥規范化處置;2010年,實現全省水處理污泥規范化處置,努力把水處理污泥處置行業打造成江蘇省循環經濟建設的一個“亮點”工程。
為此,省環保廳給各地提出了幾項要求:一,大力推廣污泥資源化示范工程,加快污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工程建設;二,從源頭控制入手,確保污水處理廠與污泥處置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運行;三,增加環保科技投入,探索多樣化的資源利用途徑;四,盡快制定出臺合理的污泥處置收費機制,接納和鼓勵民營、外來資本投入污泥資源化處置,以有效解決全省污泥出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