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商業巷11號院的居民已經度過了兩個沒有暖氣的冬天,如今,眼看著要過第三個沒有暖氣的冬天了。
家里沒有暖氣,并不是住戶所買的房子不帶暖氣,也并不是他們不交暖氣費,而是自從2003年“煤改氣”之后,他們就再也沒有鍋爐供暖了。
走進住戶趙大媽家中,記者并沒有感到冷,回頭一看,原來客廳中間有一個大煤爐。趙大媽說,前年“煤改氣”時,將院里燒煤的鍋爐拆了,之后也沒有看到裝新的燃氣鍋爐,大家就覺得可能要等一等。2003年,家里沒有暖氣,我們老兩口實在受不了,就到老二兒子家過的冬;結果去年還是沒見安裝新鍋爐,我和老伴又去了老大兒子家過冬;今年天慢慢變冷了,還是沒有看到新鍋爐,我們就知道今年冬天暖氣又沒指望了。她說,孩子們雖然也歡迎我們去住,但是我們覺得自己住方便,就讓兒子給買了爐子。
記者在大院里看到,不少居民家伸出了小煙筒,冒著青煙。“煤改氣”本來是為了減少污染,可是現在大煙筒換成了更多的小煙筒,這與“煤改氣”的初衷大相徑庭。
記者找到所謂的物業公司后得知,這家物業公司沒有具體的名字,而且只有一名工作人員。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來這個院的暖氣燒得好好的,“煤改氣”之后,原西寧市百貨批發有限公司就將燃煤鍋爐給賣了(因為鍋爐的產權屬于他們),可是再也沒有安裝新的鍋爐。現在企業已經破產,沒有人來過問這里的居民冬天是怎樣取暖的,他現在只負責收這個院里的水費、電費。
記者點評:
商業巷11號院的供暖問題很有代表性。“煤改氣”本來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環保工程,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工程安排緊張等原因,導致將部分家屬院的燃煤鍋爐拆除后,燃氣鍋爐不能及時安裝到位,有的是鍋爐安裝到位了,但遲遲通不了氣,居民只能在苦苦的盼望和無奈的怨言中度過寒冷的冬天。許多居民為了取暖,不得不在自己家重新支起燃煤爐子,這無疑有悖于“煤改氣”工程的初衷。希望相關部門在實施一項工程時能夠切實從百姓的利益出發,不要讓“利民”工程變成“害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