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世界可持續發展標準組織(以下簡稱“WSSO”)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環科院”)宣布達成一項重要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共同發展”原則,加強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應對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WSSO全球總干事吳征與中國環科院院長李海生代表各自機構簽署了協議。
WSSO由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聯合多個政府和國際組織于2023年12月20成立,該組織致力于統一能源、碳匯、綠色金融、生態環境產業、節能環保、碳中和相關技術及ESG等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標準。WSSO旨在按照《巴黎協定》的規定推動建立全球碳市場。WSSO將由來自中國、美國及歐盟的三名代表組成執委會管理日常工作,并采取總干事負責制。首任總干事由來自中國的首屆諾貝爾可持續發展獎章獲得者之一吳征博士出任。中國環科院,成立于1978年,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是國家級的環境保護科研機構。中國環科院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致力于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環境問題的工程技術與咨詢需要,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期后的起始年,全球進入重新審視并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新階段。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意見圍繞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等5大領域,以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等3大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WSSO與中國環科院的合作恰逢其時。針對《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提到的重點領域,此次雙方戰略合作將發揮科技創新重大支撐作用,在交通及綠色物流、綠色自然資源兩大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合作將包括共同研究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制定核算標準和方法學,推動國際認可和數字化技術平臺的建設;同時,還將研究綠色自然資源數字化,探討自然資本、碳匯核算與市場化路徑。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數量在55萬至100萬之間,一批批綠色職業將與“雙碳”戰略同頻共振。但由于綠色職業起步較晚,綠色人才培養模式在職業標準、行業規范、培訓認證、人才評價等方面還有待完善。圍繞這一專業人才缺口,雙方將合作打造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平臺,利用雙方資源開展政策及標準研究,培養科研人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國環科院李海生院長強調,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有助于雙方進一步深化可持續發展領域務實合作,創新生態環境標準國際化路徑,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新動能,貢獻新力量。開展廣泛、務實、深入的合作,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一重要時刻起,合作將邁上新臺階,迎來新高度。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落實雙碳目標、融入全球治理、引領綠色變革已成共識。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雙方此次戰略合作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實施國內國際標準化戰略,展示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責任擔當。吳征總干事指出,我們對雙方的合作非常有信心,中國環科院是國內環保產業的領先科研機構和標桿組織,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將中國的成功實踐,擴展到包括自然資產、生物多樣性、碳匯、碳相關實踐以及環境保護等更加廣泛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應用場景中去,保證中國的經驗可以真正的成為全世界、全人類共享的財富和資產。雙方圍繞在生態環境國際標準、自然資本、清潔交通等領域的合作進展和未來前景進行了討論。WSSO相關機構負責人陪同參會。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