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從陜西省發改委獲悉,關于《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韓城市經濟發展局、環保局,楊凌示范區發展改革局、環保局,西咸新區經濟發展局、建設環保局,有關能源企業:
為貫徹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促進能源行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我省大氣環境質量,特制定《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現印送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陜西省環境保護廳
2014年7月2日
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促進能源行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我省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特制定《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按照“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限期完成”的原則,以“有條件要治,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治”的精神,加快重點污染源治理,切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大清潔能源供應比例,降低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促進能源轉型升級,建設美麗陜西。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0%,實現天然氣消費總量120億方,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至70%。到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實現天然氣消費總量160億方,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12%,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7%。到2020年,重點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取得明顯成效,可再生能源消費達到較高比重,能源生產和消費對大氣污染的負面影響顯著降低,矛盾得到有效緩解,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斷深化。
二、加大重點污染源治理力度
(三)集中治理火電和燃煤鍋爐污染。嚴格實施火電產業環保準入政策,西安、咸陽兩市周邊不再新建火電、熱電廠,對已經取得“路條”的電廠項目要重新布局在陜北。關中地區在建電廠要采用超凈排放技術,達到燃氣機組最新標準的排放限值;陜北、陜南地區新建電廠要達到重點區域特別排放限值。現役機組要加快實施脫硫脫硝除塵綜合升級改造,關中地區按近零排放標準改造試點,逐步推廣,到2017年底關中地區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完成改造。陜北、陜南地區機組按重點區域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同時強化實時監管和獎懲力度,定期公布火電機組污染物排放情況,對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未達到環保排放標準的,要限期整改,實施環保處罰、削減發電量,整改不達標的堅決實施關停,并對排放指標先進的機組給予資金和發電量獎勵。對單機30萬千瓦以下環保不達標的火電機組,要逐步給予關停。
燃煤鍋爐要分區域參照火電機組排放標準執行。制定關中城市供熱管理辦法,禁止燃用劣質煤,提高采暖季城市供熱用煤燃煤品質,設立區域煤炭配送中心,統一調配燃用低硫、低灰、高發熱量動力煤。
(四)加快石化、煤化企業污染治理。關中地區不再布局新的石化、煤化工項目。現有企業要加快向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化工園區遷建。在石化行業全面推行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加強生產、儲存和輸送過程揮發有機物泄漏的監測和監管。石化企業催化裝置要安裝脫硫設施、燃煤設施要實施天然氣替代或由周邊電廠供汽供電。積極以煤炭熱解技術改造提升蘭炭產業,推進蘭炭產業向熱、電、氣、焦油多聯產模式轉型。到2014年底,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完成油氣回收治理,2015年底完成石化行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
(五)加強分散煤源治理。陜北、黃陵、彬長、麟北礦區低硫、低灰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優先保障省內需求。建立燃煤質量監管機制,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定嚴格的民用煤炭產品質量地方標準,對硫分、灰分和揮發份等指標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煤炭不允許銷售和使用。加強對煤炭供應、儲存、配送、使用等環節的環保監管,各類堆場、轉運場、運煤和裝卸設施實行全密閉儲存或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有效防止儲存、裝卸、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統,對煤炭運儲配供等各環節實行動態監管。
三、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六)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嚴格執行國家分解下達的“十二五”陜西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目標任務,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目標控制在12221萬噸標準煤;全社會用電量控制在1350億千瓦時。通過結構調整壓能、工程改造節能、管理制度減能、總量控制限能等四大舉措,切實推進我省工業、交通運輸、建筑和公共機構四大領域節能減排,確保完成全省萬元GDP能耗降低16%的目標任務。
(七)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加快全省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2014年關中地區煤炭消費量比2013年減少1000萬噸,年度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6161萬噸,比上一年下降13.9%,實現負增長。嚴控關中地區新增燃煤量,研究制定關中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持續削減的管理辦法。嚴格目標任務責任考核,實行能源消耗強度與煤炭消費總量雙控制,全面完成2017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
四、提高清潔能源比例
(八)優化火電空間布局。抓好電源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規劃新建火電重點布局在陜北,關中地區適當布局熱電聯產機組,原則上不再規劃新建常規火電項目;力爭2017年底前建成陜北~關中750千伏第二輸電通道建設,將陜北火電和新能源清潔電力送往關中負荷中心;陜南根據當地電力負荷和電網規劃需求,適時建設支撐電源,實現電力供需就地平衡。
(九)加快“氣化陜西”步伐。加大天然氣開采,推進煤制氣工程建設,加強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建設不低于全年消費量15%的季節儲備,各城市燃氣配送企業要建立不低于供氣范圍內平均三日需求量的天然氣儲備,鼓勵達到十日。建設靖西三線二期工程、漢安線與中貴線聯絡線、渭南-潼關-華陰管線,實施佳縣、延川等17個通縣工程,完善管網系統,加快城市配網建設,就近落實鄉鎮農村氣化氣源,著力提高天然氣安全供應水平,到2015年,全省城市和適宜利用天然氣的鄉鎮基礎配套設施建成。
有序推進“煤改氣”、“油改氣”,打破小區、單位界限,組織相鄰的用戶聯合建設10蒸噸以上的燃氣鍋爐。在城市工業園區、旅游集中服務區、生態園區、大型商業設施等重點的能源負荷中心,建設區域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樓宇分布式能源系統。鼓勵支持普通汽車燃料“油改氣”,特別是固定線路的客、貨、特種車輛,并完善加氣站等配套設施,2015年前在包茂、連霍等6條主要高速高路新建30座以上LNG加氣站,2017年前在滬陜、十天等12條高速公路新建50座以上LNG加氣站。
(十)推進油品質量升級。全省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提前實施更高質量標準油品,2014年10月1日起,全省范圍內加油站供應的車用汽、柴油全部達到國五標準。省內各煉油企業加快國五標準升級改造進度,延長石油集團2014年9月底前生產出符合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確保10月1日起供應滿足省內需求的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加快未來能源、延長石油煤制油項目建設,加快煤焦油加氫工業示范,提高優于國標的清潔油品生產能力。總結甲醇汽油試點經驗,加快推廣甲醇汽油。
(十一)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全面完成漢江干流梯級開發。促進鎮安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爭取2014年項目開工建設,做好老舊電站的增效擴容和改造升級,形成陜南水電產業優勢。推進黃河北干流古賢、甘澤坡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十三五”期間盡快啟動建設。持續推進陜北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有序開展渭北、陜南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工作,加快實施渭北低風速風電場、秦巴山區分散式接入示范風電場建設,探索風能分布式開發利用新方式。重點在陜北煤礦備用區、煤礦采空區、荒漠鹽堿未利用地布局建設一批光伏電站項目,關中地區重點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有序推進秸稈直燃發電,大力推動關中地區燃煤鍋爐改造為生物質燃料鍋爐,減少城市燃煤量。
五、轉變能源發展方式
(十二)推動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在小型煤礦集中區建設選煤廠,大型煤礦配套建設選煤廠,提高煤炭洗選率,到2015年,煤炭洗選率達到70%。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煤炭深加工產業高標準、高水平發展。堅持“示范先行”,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自主技術,加強不同技術間的耦合集成,逐步實現“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堅持科學合理布局,重點建設榆神工業區煤制清潔燃料基地,彬長、府谷煤制氣基地,增強我省清潔燃料保障能力。
(十三)推進分布式能源發展。研究制定促進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激勵措施和實施辦法,加快已核準的西安北客站、延安經開區等分布式能源建設,允許燃氣分布式能源站作為獨立電力(熱力)供應商向區域內供電(熱、冷)。積極開拓接入低壓配電網的就地利用的分散式風電,總結定邊分布式風電運行經驗,在關中、陜北地區規模化建設分布式風電項目,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電網平衡”的原則,在用電量大,電價較高的工商業屋頂,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
(十四)促進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和就地消納。加大節能調度和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的協調力度,確保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上網。大力推廣與建筑一體化建設的光伏發電,太陽能熱利用,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規模。鼓勵關中地區推廣生物質供熱、替代燃煤鍋爐,探索風電就地消納的新模式。優先在新能源示范城市,綠色能源縣推廣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地熱、太陽能熱利用、地源熱泵等新型供暖方式。結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選擇部分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區域供電、供氣、供熱、供冷、交通和建筑中的應用,到2020年,建成5個新能源示范城市。
六、建立行業協調監管機制
(十五)明確污染防治責任。地市政府負責落實本行政區域內能源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新建燃煤項目煤量替代、民用天然氣供應安全、天然氣調峰設施建設,天然氣需求側管理,煤改氣、分布式能源發展、新能源供熱、淘汰小火電等任務,加強火電廠、石化企業、燃煤鍋爐污染物排放及油品質量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協助相關能源企業落實大氣污染防治重大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配套條件。省環保廳負責監督公布火電廠污染排放情況和環保不達標企業名單,省發改委依據名單調度發電量,各市政府負責制定本地區環保不達標火電機組關停改造計劃,省煤炭局負責加強分散煤源管理,建設區域煤炭優質化配送中心,建立煤炭管理信息系統。
延長石油、中石油、中石化負責落實油品升級、保障天然氣供應、石化污染治理等任務。有關中省能源企業負責淘汰小火電、火電污染治理等任務。國網陜西公司、省地方電力公司負責加快輸電通道建設,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無歧視接入分布式能源,配合做好大用戶直供、輸配分開等改革試點工作。
(十六)完善污染防治工作制度。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地市能源主管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于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地市能源主管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每月要向省發展改革委報送一次工作信息,及時反映最新進展、主要成果、重大問題等。
七、健全相關配套措施
(十七)加強政策規劃引導。結合中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總體部署和要求,加強宏觀規劃指導,制定并實施《“十二五”陜西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實施方案》、《2014年關中地區煤炭消費替代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工作方案》、《陜西省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氣化陜西”二期方案》、《陜西省道路氣化工程LNG加氣站規劃方案》等配套政策,統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
(十八)加大能源行業科技投入。依托省內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加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先進發電、分布式能源、節能減排和污染控制等重點領域的創新投入,省內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煤炭深加工、煤氣化、煤改氣、合成燃料、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先進燃燒等大氣污染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十九)研究財政支持污染防治政策。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支持力度,對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和常規能源清潔轉化等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必要的支持。研究制定燃煤電廠實施近零排放改造的資金、電量等扶持政策,促進清潔生產。
(二十)完善能源行業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反映資源緊缺程度、市場供需形勢及生態環境等外部成本的能源價格體系,研究制定我省陜北、關中、陜南分區域電價體系,促進全省電網規劃建設和火電、水電等合理優化配置。同步推進我省電網體制改革和推廣大用戶直購電改革,調整新的調度交易機制和電價形成機制。加快燃氣特許經營制度改革,切實解決特許經營變成壟斷經營問題
(二十一)加強目標責任考核方式。加強對地市能源主管部門和重點能源企業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并定期公布結果。考核結果優良的地市和企業,在產業布局、資源分配、資金支持、項目安排等方面給優先支持。對于考核不合格或存在嚴重問題的地市和企業,將嚴格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