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監測系統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為指導,以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要求為依據,以嚴重水土流失區為重點,以地面定點觀測為基礎、抽樣調查為補充,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3S)及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對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動態的快速監測,加快信息傳輸和處理速度,促進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全面提高水土保持規劃、科研、示范、監督和管理水平。
一、水土保持監測系統總體設計
1.系統總體功能
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是由水土保持采集信息處理系統、水土流
重點圍繞水土保持監督、治理、監測三大業務,通過衛星遙感、航空攝影、地面監測、視頻監控、移動終端等天空地一體化感知手段,借助4G、5G、NB-IoT等物聯網通信技術,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先進的IT技術為支撐,構建“一體系、一中心、一平臺”,即一套水土保持智能感知體系、一個水土保持數據中心和一個水土保持信息化平臺,為水土保持核心業務提供從信息采集、數據處理到智慧模擬和精準決策的全方位、全流程服務。
據庫技術、GIS、WebGIS技術和三維地理信息技術,建立以CIS應用為手段的專業水保監測系統的系統總體技術框架。
(1)數據采集系統
數據采集系統是監測系統的基礎,主要為水保的業務系統提供所需的多空間尺度、多時間尺度、多數據格式、多記錄方式、多比例尺、多精度的空間數據和水保專題數據及影像。
(2)空間數據庫
監測系統的空間數據庫需要管理不同比例尺的二維GIS圖形、三維 DEM數據、不同分辨韋的影像數據。
水保專題庫包含水土保持的專題圖件和專題屬性表格,其數據來源是各種遇感、GIS、地形 DEM分析計算的結果。
構建“天空地一體化” 感知體系。利用遙感衛星對水土保持目標進行大范圍監測,利用無人機 對重點區域進行高精度詳查,利用公司自研的外業核查移動終端進行現場實地核查和鑒別。另外,對淤地壩等重點關注目標,布控智能攝像頭和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水情、雨情和工情。
擁有自研外業核查移動終端,服務于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重點工程圖斑精細化管理、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等工作,提高外業核查效率。
集成智能攝像頭和監測設備,實現淤地壩等重點關注目標實時、動態監控。
基于衛星遙感、無人機、移動終端、人工智能(AI)等技術,通過影像處理、協同解譯、防治責任范圍空間化、擾動地塊提取、合規性判讀、現場核查、項目認定查處等對開展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組成和搭配鑲嵌(梯田,水澆地,坡耕地,水源涵養林,喬、灌、草結合的水土保持坡面防護林,經濟果林,道路系統及防護林,封山育林、岸灘防護林及整治工程,由毛溝、1級和2級支溝及主溝道組成的溝道系統,溝道特征溝沿線、跌水、溝坡、溝道橫斷面V型和U型及復合溝道等形態,溝道治理工程谷坊或攔沙壩等),以上內容彩色材質并標注清楚;#展示水庫和三大件組成(放水建筑物、溢洪道、壩體)及其工作原理,并能自動控制仿真演示;#展示水文網系統的組成及匯流過程,并能自動控制仿真演示;#模型參數及說明固定在模型側面。